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文章插图
0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文 | 刘义庆
陈太丘①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②,期日中③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④,去后乃⑤至 。元方⑥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⑧ 。”元方曰:“君与家君⑨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⑩之 。元方入门不顾? 。
①[陈太丘]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yǐng)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 。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
②[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③[日中]正午时分 。
④[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
⑤[乃]才 。
⑥[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
⑦[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
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
⑨[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
⑩[引]拉,牵拉 。
?[顾]回头看 。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
【简答题】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 。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⑴不同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
⑵同意 。我觉得元方的做法不太好: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
5.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 。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
6.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
7.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