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德窦皇后在东汉历史上知名度很高,争议也很大,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章德窦皇后是汉章帝皇后,深得章帝信任,更是东汉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为了巩固后位不惜效仿吕雉杀母夺子,将汉和帝推上皇位,还纵容外戚干政 。既然窦氏杀了汉和帝的生母,为何汉和帝没有废黜她的太后尊号,还让她与汉章帝合葬呢‘一,出身名门
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 。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此 。(后汉书·窦融传)
窦氏
窦氏出身东汉初年的第一大族扶风窦氏,为大司空窦融曾孙女,窦勋与沘阳公主之女 。原本出身显贵之家对窦氏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她爷爷城门校尉窦穆仗着自己家世显赫而骄横不法,导致遭到汉明帝的处罚而罢官丢职 。但窦穆却并未因此收敛,反而因此怨恨汉明帝,结果引来杀身之祸,导致自己与儿子窦勋被杀 。窦氏则靠着母亲沘阳公主(汉明帝侄女)的关系,得以逃过一劫 。
东汉
沘阳公主见丈夫窦勋被杀而窦家衰落,于是精心抚养女儿窦氏,还多次请来算命先生为女儿占卜,询问她未来的命运 。那些算命先生为了讨好沘阳公主,于是都说窦氏不是凡人,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 。沘阳公主听了更加高兴,于是更加精心教育窦氏 。窦氏因此很有文采,成为远近闻名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 。
二,成为皇后
文章插图
建初二年(77年),汉章帝下令选妃,窦氏与妹妹都因为谦逊有礼和容貌姣好而被挑选入宫 。汉章帝早就听说窦氏才貌双全,曾多次向保姆打听她的情况,现在见到窦氏本人,更加觉得她美丽无比,因而十分高兴 。随后汉明帝的嫡母马太后召见窦氏,也觉得她很不一般,于是嘱咐她好好侍奉皇帝 。
窦氏本就聪明敏捷,因此小心翼翼地侍奉汉章帝与马太后,尽心做事,因此很快就赢得了后宫众人的称赞,为她成为皇后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初三年(78年),汉明帝因为窦氏贤良淑德,于是立她为皇后,还封她妹妹为贵人 。窦皇后自此更加小心得侍奉汉章帝,因此更受汉章帝宠爱,得以牢牢坐稳了皇后之位 。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更是为窦勋平反,追封他为安成思侯 。
三,后宫专权
窦皇后侍奉汉章帝数年,一直没能生下孩子,因此忧心忡忡 。建初三年(78年),宋贵人生皇三子刘庆,次年梁贵人生皇四子刘肇 。建初四年(79年),汉章帝更是立刘庆为皇太子 。窦皇后于是心生嫉妒,开始在汉明帝面前诬陷宋贵人与梁贵人,导致汉明帝对二人逐渐疏远与厌恶 。接着窦皇后就怂恿汉明帝将刘肇交给自己抚养,当作自己的儿子,准备以后让他继承皇位 。
建初七年(82年),窦皇后联合母亲沘阳公主诬陷宋贵人使用巫蛊之术蛊惑人心 。汉明帝信以为真,于是下令严审宋贵人,还废黜皇太子刘庆 。宋贵人与妹妹小宋贵人不堪受辱,于是喝药自杀 。然后汉章帝就在窦皇后的劝说下立刘肇为皇太子,但窦皇后仍担心刘肇即位后会重用母家梁氏,于是在建初八年(83年)诬陷梁竦谋反而将其害死 。梁贵人与姐姐大梁贵人见父亲梁竦惨死,于是郁郁而终 。
窦皇后一举铲除宋贵人与梁贵人两大威胁,还废刘庆,夺刘肇,使得后宫嫔妃畏惧,不敢与她作对,更不敢揭发她害死宋贵人与梁贵人的事 。汉章帝则对窦皇后更加宠爱,丝毫没有怀疑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 。
四,成为太后
帝手诏曰:‘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 。朕奉事十年,深惟大义,礼,臣子无贬尊上之文 。恩不忍离,义不忍亏 。案前世上官太后亦无降黜,其勿复议 。’于是合葬敬陵 。在位十八年 。(后汉书·皇后纪)
文章插图
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逝世,子刘肇即位,即汉和帝 。因为汉和帝年幼,由嫡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原本就为窦氏衰落而愤愤不平,于是立即任用窦氏亲族(尊母沘阳公主为长公主,封兄窦宪为侍中,弟窦笃为虎贲中郎将、弟窦景、窦瑰为中常侍),使得扶风窦氏重新兴盛 。
窦宪兄弟凭着窦太后得以身居高位,掌握大权,于是骄横不法,作威作福 。汉和帝对窦宪兄弟专权十分不满,便于永元四年(92年)一举铲除窦宪兄弟,夺得大权 。窦太后虽然并未因此遭汉和帝废黜,但已失去一切权力,于永元九年(97年)郁郁而终 。
窦太后一死,梁贵人姐姐梁嫕(yi)立即向外甥汉和帝上书,告知梁贵人被害的冤情 。太尉张酺、司徒刘方、司空张奋也上书请求废黜窦氏的太后尊号,不让她与先帝合葬 。但汉和帝顾念窦氏的抚养之恩,保留了她的太后尊号,还让她与章帝合葬 。
- 后汉书·许劭传 许劭: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善于评价,定期举办“月旦评”
- 汉朝有三位窦皇后吗 汉朝有三位窦皇后,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 卫青的战功 卫青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何要诛杀他的整个家族
- 正章帝是哪个皇上 正章帝
- 三国荆州是现在哪里 三国荆州
-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拼音 后汉书的作者 《后汉书》全文
- 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后汉书对吗 有志者事竟成
- 后汉书的天文贡献:记载了大量的稀有天文现象
- 后汉书简介:记述东汉195年历史的史书
- 后汉书的成书过程:作者郁郁不得志借书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