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称华佗为什么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说起曹操这个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

后世称华佗为什么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文章插图
三国时期 , 是一段风云诡谲、荡气回肠的历史时期 。那段岁月 , 不仅仅有最热血的男儿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 也还有身有所长者在庙堂之外留下诸多传奇 , 前者如曹操 , 后者如华佗 。
说起这两个人 , 颇有渊源 。众所周知 , “神医”华佗就是死于一代枭雄曹操之手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 , 一个是身怀绝技的医科圣手 , 两人怎么会有交集呢?曹操为何要置华佗于死地呢?
说起中国的中医药文化 , 下面三个人肯定无法绕开 。汉代时期 , 就诞生了3位非常杰出的医学家 , 并被成为“建安三神医” 。一位是董奉 , 让后代人为之赞颂;一位是“医圣”张仲景 , 撰写《伤寒杂病论》;最后一位便是华佗 , 华佗在民间走遍了中原大地以及江淮平原 , 对内科 , 外科 , 妇科和儿科的治疗中创造了诸多的奇迹 , 闻名于世 , 更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 。
单说华佗 ,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中 , 罗贯中就详细地描写了曹操杀华佗的经过 。曹操曾多次征召华佗来为自己治病 , 但华佗不愿意 , 多次拒绝 , 曹操就把华佗收押狱中 , 拷问致死了 。其实这与正史上华佗之死 , 还是有很大出入的 。
“神医”华佗 , 学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吗
在中国古代社会 , “万般皆下品 , 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 。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时期 , 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峰 , 公卿大夫多数是熟悉经术者 。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3万人 , 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 。
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 , 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 , 医生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 , 弃医从政的例子很多 , 这种社会主流意识对华佗也产生了浓烈的影响 。
张仲景《伤寒论》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 , 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 , 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 , 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 , 入仕做官也是华佗的人生目标 , 因为在行医的过程中 , 华佗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 。他的医术是高明的 , 名气越来越大 , 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 。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 , 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 , 性格也变得怪戾了 , 难以与人相处 。在他看来 , 学医恐怕只能当作“业余爱好”罢了 。
然本作士人 , 以医见业 , 意常自悔 。
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 , 这么描述华佗的:
为人性恶 , 难得意 , 且耻以医见业!
后世称华佗为什么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文章插图
从后来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 , 这句话前半句可信 , 后半句有待考虑 。华佗脾气古怪 , 难与人相处大概是真的 , 但是厌恶自己的行业 , 以当医生为耻大概不是真的 , 因为华佗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医术 , 几乎不可能成为“医圣” , 加之其在当时声名远播 , 可见实力不同凡响 。包括发明“麻沸散”、撰写《青囊书》(已失传) , 如果只是业余爱好 , 很难有这么高的造诣 。
既然热衷功名 , 又想搞医学研究 , 看起来似乎很矛盾 。《后汉书》还记载 , 宰相陈圭 , 太尉黄婉都曾举荐过华佗为官 , 却被华佗推辞了 。如此看来 , 华佗是一个不愿卷入官场中 , 又不在乎世俗声明 , 他虽然行医救人 , 却又不是一般医生那样还想着收获个好名声 , 他个性强烈 , 极具有反叛精神 。
一句话概括 , 华佗是一位极具个性 , 游走在仕途与从医边缘之间的人 。既如此 , 华佗与曹操又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曹操逐鹿中原 , 岂能容不下一个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