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年,这些人才就要损失三分之二,长此以往,等人才凋零殆尽,用谁去灭敌呢?
6.“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
文章插图
现在益州百姓穷困,士兵疲敝,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
战争不结束,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防守敌人进攻,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其实都差不多 。
现在敌我双方强弱悬殊,如果我们以一州之力,等待敌人主动出击,与敌人打旷日持久的防守战,真的有胜利的希望吗?
《后出师表》总结
《后出师表》旁征博引,以古今名人(汉高祖、刘繇、曹操等人)的实例为佐证,来说明想要平定天下,就不可能不冒险 。
固然现在敌我悬殊,我方胜算下,以小博大本身就是冒险之举,可是自古以来,想要获取胜利,哪能不冒险?
然后以曹操为例,哪怕是英明如曹操,也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 。我们北伐已经是冒险,况且我诸葛亮自认不如曹操,那么第一次北伐失败有什么好揪着不放的呢?怎么能因为第一次北伐失败就要放弃匡扶中原的梦想?
另外,现在不北伐,更待何时?当年先主从冀州一路转战到益州,网罗天下才俊,这才创立蜀汉的基业 。
可是短短数年之间,跟随先帝的老臣已经有很多跟随先帝而去,人才逐渐凋零 。现在仅凭一个益州,虽然能有所补充,可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总是比不过当年,并且一年不如一年的 。
长此以往,人才凋零殆尽,还有谁能北伐呢?
文章插图
最后,“汉、贼不两立”,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在未平定天下之前,战争都不会结束 。
无论是我们北伐曹魏,还是曹魏来伐蜀汉,仗总是要打的 。既然要打仗,总会有消耗,我主动出击与被动防守,消耗差距并不大 。
既然如此,等敌人主动打过来,被动应对,凭我们一个小小的益州,真的能抵挡得住吗?
所谓“久守必失”,打旷日持久的守城战,无疑容错率太低,无论是对民心、士气的考验,还是对麾下将领的信任,都会成为一个很难应对的问题 。
一个应对不合适,有人开城投降,或者里通外敌,很容易就导致失守 。
所以,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小国守城,总是很难长久的,与其如此,不如化被动为主动,以攻代守,主动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
诸葛亮另一个不能宣之于口的原因
任何一个政权,自从建立之后,就难免有利益之争,导致内部倾轧 。
比如三国中的另外两国,最强大的曹魏,就是亡于内部斗争,权臣司马懿杀死曹爽之后,彻底掌控曹魏政权,在经过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的一步步经营,曹魏已经可以说名存实亡 。
【诸葛亮北伐根本不可能成功 诸葛亮北伐如此艰难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穷兵黩武"的北伐】第二强大的孙吴,比起曹魏也好不了多少,自从东吴大帝孙权死后,先后内乱而死的宗室、权臣不胜枚举 。虽然东吴的整体实力大概有蜀汉的两倍,但是在对曹魏的战场上,取得的成就却还不如蜀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内部不统一,力量不能集中 。
相比而言,最弱小的蜀汉,却是最团结的一个国家,也正是因此,蜀汉才能与吴、魏并立 。
难道蜀国就没有内部矛盾吗?
当然不是,别说偌大一个国家,就是小至一个郡、一个县的势力,只要建立了政权,就不可能不存在内部矛盾 。
比如说,诸葛亮临终之前,设立了两位辅政大臣,为何到后来,只有诸葛亮一人权倾朝野,流芳百世?
李严是什么时候从唯二的辅政大臣,被贬为平民的?
就是在北伐期间,就是在北伐过程中!
文章插图
诸葛亮通过北伐,通过统一对外这个大的外部矛盾,成功转移了内部较小的矛盾,也将内部倾轧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
不得不说,这也是诸葛亮的魅力所在,因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哪怕在权利争夺过程中,也用了一些手段,但是最终的结果,或者说他的目的是为了让弱小的蜀汉能将力量拧成一根绳,能集中全力北伐,不是为了一己私利!
诸葛亮将内部矛盾转移为外部矛盾,自己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却并没有如董卓、司马懿等权臣一样以权谋私,所以才能得到蜀汉上下官员,乃至于后世之人的尊敬 。
- 诸葛亮死后三国 诸葛亮死后曹魏实力那么强 蜀汉为何没有亡在曹魏之下
-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存在
- 刘备是怎么进川的 刘备在入川时带上庞统 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 张飞佩服诸葛亮 诸葛亮和张飞都只是乡候 关羽为何只是一个亭候
- 诸葛亮一生为蜀国真可谓是什么 诸葛亮活着是蜀汉如果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最后会被杀吗
- 诸葛亮可比谁和谁 诸葛亮要是比刘禅退位 诸葛亮能和曹魏东吴一决高下吗
- 诸葛亮跟庞统什么关系 诸葛亮和庞统作为顶级谋士 两人谁更胜一筹
-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有那么厉害吗
-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智商高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各为其主 两人到底是更加厉害
- 诸葛亮临死的时候说什么了 诸葛亮临死前真的喊庞德公救命吗 此人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