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
贺若敦生前效力于西魏、北周两朝,以勇武闻名,尤善骑射,“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深得独孤信、宇文泰、杨忠等关陇权贵们的赏识 。
贺若弼为北周、隋朝两朝大臣,文武双全,“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
父子二人皆当世名将,在南北朝至隋朝的那段乱世时期,为效力的王朝屡立功勋,都曾封公拜将,不负人生所学 。
文章插图
但贺若敦和贺若弼的人生结局却不怎么好,父子俩都被当权者赐死 。
而他们被赐死的原因也都一样,就是没管好自己的嘴巴,发了牢骚,激怒了当权者,真是天生一对父子 。
一:贺若敦发牢骚被赐死
北周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北周朝廷让贺若敦以中州刺史的身份镇守函谷关,这一任命让贺若敦相当不满 。
根据史书记载,贺若敦不满的原因有二:
其一:北周武成二年末至保定元年初(公元560年至561年)时,贺若敦和独孤盛奉命率部攻略湘州,战后,贺若敦被免官 。
【北史贺若敦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当时,北周军队分兵两路,以独孤盛为主(主要率领水军),贺若敦为辅,对手是南陈大将侯瑱率领的军队 。
这一仗北周败了,独孤盛一路大败而回,“(侯瑱)与盛战于西江口,大败盛军,虏其人马器械,不可胜数 。”
贺若敦这一路在战场上没败,但他只有六千军队,独孤盛败退后,他也无力独自攻略湘州,因此,率军撤退 。
可回朝后追究责任,独孤盛没啥事,贺若敦却被免除官职,“晋公(宇文)护以敦失地无功,除名为民 。”
这是典型的拿背景小的背锅,独孤盛是关陇权贵家族出身,不好严惩,所以,掌权的宇文护只有委屈贺若敦了 。
如果懂得北周的权力格局,贺若敦就应该知道,自己给关陇权贵背锅不会太吃亏 。
事实上也是如此,他被免官后,仅过了一年,宇文护就继续对他委以重任,“保定二年,拜工部中大夫 。寻出为金州总管、七州诸军事、金州刺史 。”
可贺若敦却牢记此事,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兼以湘州之役,全军而反,不蒙旌赏,翻被除名,每怀怨怒 。”
其二:北周朝廷让贺若敦以刺史的身份去镇守函谷关,他觉得官小了 。
早在西魏的魏废帝时期,因权臣宇文泰的提拔,贺若敦的爵位就当到了公爵,且曾担任过骠骑大将军一职 。
在北周时期,就在奉命镇守函谷关之前,他也是“金州总管、七州诸军事、金州刺史 。”
毫无疑问,让他担任中州刺史并镇守函谷关,是贬斥任用,史书没有记载原因,但我个人认为,跟他经常抱怨在湘州之战后被免官有关 。
且跟他同辈的军中同袍,当时大多都当上大将军,自己却只是个刺史,因此,他继续发牢骚抱怨,“敦恃功负气,顾其流辈皆为大将军,敦独未得” 。
贺若敦不停发牢骚,终于激怒了掌权者宇文护,将贺若敦召回朝中赐死,“晋公护怒,遂征敦还,逼令自杀 。时年四十九 。”
文章插图
二:贺若弼批评皇帝被杀
贺若敦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为了儿子贺若弼今后不会重蹈覆辙,死前特别叮嘱道:“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
并且,贺若敦特意拿锥子刺儿子的舌头,希望以此让儿子牢记自己的教训,以后谨言慎行,“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
但“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真是很适用在贺若敦和贺若弼这对父子身上 。
贺若弼在此后的人生中,并没有吸取父亲的教训,也或者是时间久了,忘记了父亲当初的教训 。
北周时期,贺若弼还记得父亲死前的警告,曾因谨慎言行躲过了一次高层权力争斗 。
但到了隋朝时,因屡立军功而“进位上柱国,封爵宋国公,任右武候大将军”的贺若弼就本性复发了 。
他在隋文帝杨坚执政时,就因嫌弃功劳大而官位小,而经常发牢骚,还因此被杨坚惩治过,并因此不再受到杨坚信用,《隋书·贺若弼传》中记载:
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 。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 。后数年,下弼狱......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 。上惜其功,于是除名为民 。岁馀,复其爵位 。上亦忌之,不复任使,然每宴赐,遇之甚厚 。
- 明朝朱升的命运 历史上朱升最后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的原因是什么?
-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 真是的年羹尧 历史上年羹尧真的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 于谦的来历 历史上于谦的一生事什么样?他为何始终都不被重用?
- 王朗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上的王朗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真的将人给骂死了吗
- 康熙时期的 历史上康熙一共有过多少位皇后?分别是哪些人?
- 人马和关羽 历史上关羽和马超相比 两人谁的武艺更高
- 谁被曹操杀了 历史上曹操杀华佗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 历史上顺治皇帝与董鄂妃之间的感情是爱吗?
- 朱元璋年间 历史上朱元璋为了屠杀开国功臣,都准备了哪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