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范成大 范镇:北宋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以直言敢谏闻名( 二 )


走访山水
范镇居成都期间,曾东下长江,出三峡,游荆湘,直至京城汴梁,遍访名山大川,作诗三百多首,佳作不乏 。如《游昭觉寺》 。“炎蒸无处避,此地忽知寒 。松砌行无际,石房禅自安 。鸳鸯秋沼涨,蝙蝠晚庭宽 。登眺见甲舍,衡茅半不完 。”作者以热冷对比,远近相衬,勾勒出成都昭觉寺一幅清和图景 。万松散凉,石屋人静,似有阵阵仙风飘送人间,不胜悠然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谓“语谈而味终不薄” 。如《仲远龙图见邀学射之游先寄五十六言》:“几年魂梦寄西州,春晚归逢学射游 。千里香风尘不动,半山晴日风雨收 。指伪武弁呈飞骑,次第红妆数胜筹 。夹道绮罗瞻望处,管弦旌帜旆拥邀头 。”“仲远”是蔡延庆的字,时知成都府 。“学射”即学射山(今成都市磨盘山) 。可以想见当年学射山骑射比富场景,人涌曲扬,盛况空前,写得来情景交辉,格调雍容 。
与司马光
司马光同礼部尚书张存三女结婚 。婚后,司马光常常不进卧室休息,独身在书房里过夜,且头枕木枕 。一日,司马光的好友范镇来访,夫人便将自己独守空房之事讲了出来 。司马光当着好友的面只好讲出实情 。他说:“食君之禄,为君之臣,理应为国效忠,为民尽力 。我怕自己只图享受,忘了国家的忧患;只图当官,忘了百姓的疾苦 。便让木匠用圆木给我做了枕头,每当它一滚动,我就会从梦中惊醒 。然后静坐书案前,想想当天哪些事情没有办好,以便第二天补救 。我觉得,只有时时刻刻挂民在心,战战兢兢当官,才能不负朝廷 。”夫人张儒秀听了十分感动,说:“既然君实为此忧国忧民,就是守一辈子空房,我也心甘情愿!”这就是宋史上有名的司马光“头悬警枕,忧国忧民”的故事 。

宋史范成大 范镇:北宋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以直言敢谏闻名

文章插图
范镇与司马光相得甚欢,议论如出一口,而且约定生则之为作传,死则之为作铭 。后来,司马光为范镇作传;司马光死后,范镇为司马光作墓志铭 。史书记载范镇清白坦荡,待人以诚,恭俭慎默,从不褒贬评论他人 。遇到重大问题时镇静从容,态度柔和而语气庄严,即使在皇帝面前也能坚持己见 。《东斋记事》共六卷,《宋史·艺文志》记作十二卷,马端临《文献通考》记作十卷,但上达两个本子早已失传 。今天我们看到的本子是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时采辑《永乐大典》中所收条目,分类编辑,共为五卷,再加上江少虞《事实类苑》、曾忄造《类说》中的有关条目,总计有六卷 。中华书局1980年9月出有汝沛点校的《东斋记事》五卷及附录 。
范镇与司马光都奏请皇帝颁布乐律度尺的法令,又与司马光反复讨论诘难,书信往返数万言 。他们从前在秘阁任职时,只是在议论乐律方面见解不同时,就用下棋来决胜负 。司马光(字君实)没有取胜 。过了二十年,司马光在西京洛阳 。范镇去看他,别的书都不带,只带从前讨论过的八篇乐论 。他们争论的问题好几天都没有解决,又以投壶来决胜负 。这次范镇没有取胜 。司马光高兴地说:“大乐(即太乐,掌使乐人之官)还魂了!他们二位讨论乐律为什么以下棋、投壶这类游戏作为结束呢?这是为了平息自以为是的傲气 。这种傲气很难平息,只有虚心才能看清道理 。如果争论激烈,用词尖锐,则宜暂时停止,稍待双方心平气和下来,这样是非就会自己明白 。所以,人们只知道用言语来进行的辩论,而不知道不用言语的辩论才是最好的辩论 。如果有人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以为它是攻不破的,那么有智慧的人代代都会出现,就留待后人去评说罢 。
晚年生活
元丰八年(1085)哲宗赵熙即位,废新法,起用旧臣,拜范镇端明殿学士,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而且朝廷打算以他为门下侍郎,他已年近八十,加以从孙范祖禹劝阻,未就职,遂改提举崇福宫以银青光禄大夫再次致仕,赠蜀郡公 。范镇尚通晓音律,曾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受诏与刘几行考定大乐 。范镇以为“定乐当先正律”,访考采用多种必要工具,制作律尺,龠名、升斗、豆区、躏斛,正待访求真黍尺,最后定准黄钟 。不料刘几却袭用仁宗时李照改定的音准,再加用四清声,就前去抢功报喜 。第二年铸成全套黄钟 。哲宗君臣们举行盛大的观听典礼 。范镇不悦,曾向人申言此乐为刘几所为 。大乐合成三日,即元祐二年(1087)十二月,范镇忽然病故,享年八十一岁 。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忠文 。
【宋史范成大 范镇:北宋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以直言敢谏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