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延和谁在一起 三国时期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为何不好?背后是何真相?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他最信任重用的人有两个,一个是骁勇善战的魏延,另一个则是掌管军务的杨仪 。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 , 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
诸葛亮临终前 , 安排杨仪、费祎、姜维等组织退军 , 其中以杨仪为首 , 并希望魏延领军断后 。
诸葛亮死后 , 杨仪让费祎去刺探魏延的态度 , 魏延希望杨仪可以护送诸葛亮灵柩回成都 , 自己率军抗击曹魏大军 , 并明言不会居于杨仪之下 。
杨仪获知魏延的态度后 , 却不管不顾 , 马上就迎军退走 , 魏延大怒 , 带兵来追 , 并和杨仪同时上奏章给刘禅 , 互相弹劾对方谋反 。
于是有了《三国志·魏延传》中的这段记载:
延、仪各相表叛逆 , 一日之中 , 羽檄交至 。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 , 琬、允咸保仪疑延 。

三国时期魏延和谁在一起 三国时期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为何不好?背后是何真相?

文章插图
这段记载文字不多 , 但其中却隐藏着深意 , 本文就聊聊这段记载背后的故事 。
一:魏延的奏章和杨仪的奏章有何区别?
魏延和杨仪都上奏章给刘禅 , 指责对方谋反 , 但奏章的性质截然不同 。
杨仪是没有军中职务的 , 他有绥军将军的头衔 , 但这个是军衔 , 不是职务 。
他的实职只是丞相府长史 , 算是诸葛亮的幕僚 , 平时在军中 , 诸葛亮给他安排的也都是后勤方面事务 , 《三国志·杨仪传》中记载:
亮数出军 , 仪常规画分部 , 筹度粮谷 , 斯须便了 。军戎节度 , 取办于仪 。
因此 , 杨仪要搞掉魏延 , 必须要有明确的罪名 , 并获得上层的支持 , 否则 , 他没有资格制裁魏延 。
而当时在成都 , 辅佐刘禅主政的 , 全是和杨仪一个圈子里的荆州系官员(魏延也是荆州下属的南阳郡义阳人 , 但不入士族圈子) 。
虽然杨仪和他们的私交未必很好 , 但执政理念是一致的 , 对魏延的态度也是一致的 。
也就是说 , 杨仪的奏章 , 与其说是给刘禅的 , 实际上是给在刘禅身边的蒋琬、董允等人看 。
【三国时期魏延和谁在一起 三国时期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为何不好?背后是何真相?】杨仪是通知蒋琬、董允等:我和魏延开干了 , 你们要支持我 , 说服刘禅 , 坐实魏延谋反 , 我好名正言顺的动手 。
而魏延上的奏章 , 同样是弹劾对手谋反 , 可意义大不同 , 杨仪是必须要上奏章 , 魏延却未必一定需要上奏章 。
魏延当时是有直接擒获或斩杀杨仪的权力的 , 早在蜀汉建兴八年 , 魏延就“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 , 假节 , 进封南郑侯 。”
不谈魏延的军中职务远远高于杨仪 , 最关键的是魏延有“假节”的权限 , 他可以用皇帝的名义斩杀不尊军令者 。
也就是说 , 魏延实际上不用状告杨仪谋反 , 他直接就能持节名正言顺的抓捕或斩杀杨仪 。
如果魏延拿出符节 , 杨仪、费祎、姜维等人除非公开谋反 , 否则 , 杨仪只能束手就擒 。
即使他们带着军队退走是遵从诸葛亮的遗命 , 丞相大还是天子大?
诸葛亮活着当然是丞相大 , 可他毕竟死了 , 即使不死 , 面对“假节”的魏延 , 也需要按照规则讲道理 。
所以 , 魏延从权限上来说 , 要搞掉杨仪 , 没有必要给成都上奏章 , 可他为何还要写篇奏章去成都?
其实 , 魏延在和杨仪等人翻脸后 , 也考虑到翻脸的后果 , 他面对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杨仪 , 还包括整个荆州系掌权的官员 。
一个人抗衡一个集团 , 魏延也知道自己承受不起 , 所以 , 他并没有贸然行使自己的权限 , 杀掉杨仪简单 , 杀掉后该如何面对荆州系官员?
杨仪毕竟执行的是诸葛亮的遗命 , 荆州系官员全部是以诸葛亮为尊 , 他们肯定是站在一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