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为何会被诸葛亮活活气死马下?( 二 )


我们从王朗的论调来看,王朗对诸葛亮完全是以势压人 。他是想用利益的争夺,来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这完全是一种荒谬的逻辑,利益与道义的矛盾,使得王朗的辩论变得似是而非,遭到了诸葛亮的反击 。
三、 诸葛亮以义来回敬王朗 。
诸葛亮马谡就抓住了这一点,他马上就指出了王朗的言语,完全是一种“鄙语” 。这种言论,完全是品行高洁的人士所不可能说出口的 。因为孔子早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王朗以他的言行,向世人表明了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无耻小人 。
诸葛亮在回答中,自始至终就抓住一个要点,那就是王朗本是汉朝的大老元臣,如今却成为篡汉的曹魏功臣 。因此,王朗本人就是个寡廉鲜耻的卑鄙小人 。既然王朗是一个小人,那他嘴里说出的“鄙语”自然是荒谬之词了 。
因此,诸葛亮首先针对王朗所说的汉末的乱象,将造成乱象的原因归结为朝堂之上没有忠义之人 。都是一些道德败坏的无耻之徒,断送了汉室江山 。而王朗本是举孝廉出身的人,也就是汉朝的“大老元臣”,本应该是汉朝的忠臣,为汉朝的延续而努力 。可是他却成为汉朝灭亡的推手,这正和上面所说的卑鄙无耻之徒遥相呼应 。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为何会被诸葛亮活活气死马下?

文章插图
诸葛亮还再次点明自己代表的蜀汉是汉朝正统的延续,自然不会承认曹魏的所谓禅让之举 。这是因为尧帝禅让舜帝是出于自愿的举动 。曹丕的禅让之举是一种强迫的行为,当然得不到忠于汉室之人的承认,这就揭露了王朗伪善的真面目 。因此,诸葛亮咒骂王朗,他死后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帝于地下 。
诸葛亮的这些言辞,如同刀匕一样直刺王朗的心胸,让他无言以对 。虽然他想要回击诸葛亮,却找不到回击的言辞 。最后只得气死在马下 。经过这一番较量,诸葛亮牢牢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让蜀军士气大振 。
四、 王朗被气死的原因 。
按理说王朗和诸葛亮辩论失败,也不该这么轻易地被气死 。但是,他的表现却出人意料,他当场大叫一声,撞死在马下 。王朗的死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 。
首先,王朗当时年岁已高,身体欠佳 。在书中,王朗在担任曹魏军的军师,来对抗诸葛亮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六岁的高龄了 。在汉朝时,这个年龄的人早已经行将就木了 。而曹魏派王朗这样的人上阵,表示了他们对王朗能力的认可,希望王朗能够力挽狂澜 。
但是,王朗虽然见多识广,可是他的年纪是一个硬伤 。他的身心健康当然不可能与年轻人相比,更不要说诸葛亮了 。因此,他在遭受诸葛亮的呵斥的时候,无法应付这样的打击,才会气死马下 。
其次,王朗过于骄傲,说话太满 。王朗年事已高,他经历了汉朝和曹魏时期,一直位高权重 。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也养成了王朗颐指气使的脾气 。他在其他人的恭维之下,忘记了自己的斤两,居然说出了用言辞就能够让诸葛亮投降的话来 。
但是出乎王朗的意料之外,诸葛亮对他这样的逆臣根本没有什么尊重地表示 。在王朗以言辞威压的态势下,不但没有丝毫屈服,还给予了有力的回击 。王朗在没有言辞反驳诸葛亮的情况下,自己的牛皮吹爆,丢尽了脸面 。为此,更加让他感到耻辱,倍感气愤,加速了他的死亡 。
第三,王朗多年的教育,让他心中有愧 。最根本的一点,是诸葛亮抓住了王朗言辞里的漏洞,对王朗进行了严厉的回击 。王朗和诸葛亮辩论,是企图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可是他却不能拿出相应的依据,只是以强势压人,企图用自己的实力优势来威胁诸葛亮 。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为何会被诸葛亮活活气死马下?

文章插图
可是诸葛亮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他抓住王朗的身份,用道德观念来攻击他 。在证明王朗是一个道德沦丧之徒后,就将他的言辞全部推翻,将他扫进历史的垃圾箱 。因此,诸葛亮就牢牢抓住王朗的生平、身份,来揭露他无耻的面目 。
王朗是汉朝举孝廉出身的老臣,他自幼受到的教育就是效忠朝廷,忠于汉室 。这一点,在那些老臣的心中都有着心理上的烙印 。在曹操的手下,有着大批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举动迷惑的汉室忠臣 。这些人中有荀彧、荀攸这样的重臣,他们后来因为反对曹操篡汉而被曹操清除 。可是即便如此,曹操也不敢迈出篡汉称帝那一步,这就是多年所受教育留下的影响 。
王朗自然也有这样的情结 。他一边为了荣华富贵追随曹氏父子,为了曹魏篡汉而奔走 。但是,这是他出卖自己的良知而做的事,时刻在遭受道德的审判 。这种内疚的心情虽然没有表露出来,但是它伴随着王朗之徒的终身 。在诸葛亮毫不留情地对他揭露批判的时候,王朗终于因为内疚而无言以对,只能活活被气死马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