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如果没死 魏延之死是否另有隐情?在历史上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二 )


魏延是因为和杨仪争夺军权失败而被杀,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那么,魏延的死是否有诸葛亮的参与呢?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杨仪擅自做主,没有诸葛亮的参与,另一种说法是这一切的幕后操纵者就是诸葛亮 。
我们先看第一种说法 。这种说法认为,这一切都是杨仪的计谋 。这种看法认为在诸葛亮弥留之际,已经神智不清,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图 。于是杨仪借助自己长史的身份,运用自己的手中权力,假借诸葛亮的名义造成了这一切的后果 。是杨仪在通知召开最后一次军事会议的时候,特意没有通知魏延参加 。
在会议上,杨仪假借诸葛亮的名义发布命令 。是他自己擅自做主,命令魏延断后,并且让姜维担任大军的实际后卫 。如果魏延不听从指挥,就舍弃他撤军 。而当魏延和杨仪发生冲突的时候,又是杨仪以诸葛亮的名义指挥蜀军攻破魏延,诛杀了他 。
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在《魏略》中也记载有类似的记载 。在这个记载中说,魏延听从诸葛亮的安排,率领蜀军撤军 。杨仪见魏延掌握军权,害怕被魏延杀害 。于是他造谣说魏延要叛变北上,率领部下攻打魏延 。魏延没有反叛的心思,于是不和杨仪交锋,主动退走,被杨仪所追杀 。
不过,我们看历史上的记载,就能够看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因为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杨仪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他擅自做主,而是受诸葛亮的安排 。首先,诸葛亮在出师前,就已经秘密指定了继承人 。但是杨仪、魏延都不知道这件事,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继承诸葛亮职位的当然人选 。因此,杨仪才会回到蜀中后,才发现自己失去了一切权力 。没有诸葛亮的事先安排,杨仪是不会落得如此境地的 。

魏延如果没死 魏延之死是否另有隐情?在历史上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其次,在蜀军撤退的时候,在大军指定姜维作为后卫后,又命令魏延作为断后之将 。如果魏延不接受命令,大军就不管魏延,直接撤退 。如果是杨仪擅自指挥蜀军撤退,以他的心胸和对魏延的仇恨,是不可能下这个命令的 。杨仪从心里惧怕魏延的军事才能,为了免除后患,他最可能采取的举动,就是不通知魏延自己撤退,把魏延丢给司马懿借刀杀人 。
第三,在蜀军撤退时,安排得十分周密 。在司马懿追上的时候,蜀军丝毫不乱,摆出反击的架势 。这让司马懿以为自己中计,赶快逃回自己的军营,蜀军得以安全撤退 。在面对魏延的阻拦,蜀军中能力仅次于魏延的将领王平没有断后,而是在蜀军的前锋 。在王平的攻击下,魏延的军队纷纷逃散 。这些安排不是杨仪可以做到的,只有诸葛亮才能安排妥当 。
因此,给魏延下达这样命令的人只能是诸葛亮 。他知道自己一死,就没有人能够压制住魏延 。但是为了魏延和他的部下的安危,他还是为魏延留下一条出路 。而且派去向魏延传达命令的费祎,正是诸葛亮的亲信,他在日后接替蒋琬成为蜀汉的执政者 。这就说明了这一切都是出自诸葛亮的安排 。
因此,魏延的死背后有着诸葛亮的影子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让魏延死于非命呢?其实,诸葛亮也有着他自己的苦衷 。他临死前的这个安排,是为了蜀军的安全,也是为了蜀汉政权未来的安全 。而这个安排,思想源自于诸葛亮平日里喜欢吟唱的《梁父吟》中“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
在当年孙权接待蜀汉使者的时候,就问道说魏延和杨仪都是小人,他们在诸葛亮死后必然作乱,问诸葛亮是否有安排 。蜀汉使者的副手回答说,魏延和杨仪虽然有缺点,但是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诸葛亮使用他们的长处 。等到将来,诸葛亮肯定会有安排 。诸葛亮在得知使者副手的回答后,提拔了这个人 。这说明诸葛亮认同这位使者副手的说法 。
由此看来,魏延和杨仪的死就都不是偶然事件了 。诸葛亮在出师发动第五次北伐前,就秘密确立了继承人,但是他对魏延和杨仪保密,让他们对此都势在必得 。这样,诸葛亮的职位就成为让魏延和杨仪纷争的那个“桃子” 。
魏延如果没死 魏延之死是否另有隐情?在历史上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诸葛亮还将这个矛盾继续扩大,把蜀军的指挥权暂时交给杨仪,并且让职位高的魏延给职位低的杨仪断后 。按照魏延的脾气,他自然不会接受这种安排,肯定会和杨仪争夺军权 。魏延的军事能力强,但是兵力小 。杨仪兵力强,但是军事能力差 。杨仪为了躲避魏延的攻击,只会加速撤退 。这样,再加上诸葛亮的周密部署,蜀军就可以尽快撤回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