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政权之后,为何刘备对诸葛亮的意见也多有不听?( 二 )


不过 , 刘备在学习到了治国的方略后 , 就要将它落实到现实当中去 。刘备是一个势力的首领 , 他当然不可能对于一个下属始终言听计从 。那样 , 刘备岂不是诸葛亮手中的傀儡了吗?所以 , 在刘备的势力逐渐扩大 , 他的政治经验日益丰富以后 , 就开始行使自己的意志 , 发挥自己的作用 。

建立政权之后,为何刘备对诸葛亮的意见也多有不听?

文章插图
诸葛亮也深深明白这一点 , 他也在这个时候 , 开始退隐台后 。在很多的重大事项里 , 诸葛亮都很好地把握分寸 , 尽量维护刘备的权威 。他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 , 要不进行劝谏 , 要不就保留态度 , 以刘备的意见为主 。
这样 , 虽然给外人留下刘备对诸葛亮并非言听计从的印象 , 但是诸葛亮尽最大的可能 , 维护了君臣的和谐 , 保证了刘备集团内部的团结 。诸葛亮也因此得到刘备的信任 , 稳居文臣之首的位置 , 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 , 刘备更是将蜀汉的江山全部托付给了诸葛亮 。
第二个原因 , 是诸葛亮自身存在的短板 , 让刘备对他的意见有所选择 。虽然在《三国演义》和后人的眼中 , 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 。他文治武功 , 呼风唤雨 , 无所不能 。但是在现实中 , 诸葛亮的能力中 , 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短板的 。
诸葛亮在历史上 , 被人评价是“治戎为长 , 奇谋为短 , 理民之干 , 优于将略” 。正是这个原因 , 才使得诸葛亮五出祁山 , 也没能成就功勋 。刘备心中对此自然是十分清楚的 , 他在世的时候 , 让诸葛亮着重从事地方治理和外交 , 并不让他跟随自己去进行军事行动 。这虽然发挥了诸葛亮的专长 , 让诸葛亮得到了长于理政的名声 , 也让诸葛亮失去了在战场锻炼的机会 。在日后诸葛亮五出祁山的时候 , 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
因此 , 对于重大的战略性决策中 , 凡是政治方面的决策 , 刘备还是尊重诸葛亮的意见的 。比如在诛杀刘封的这件事上 , 刘备就听取了诸葛亮的意见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 , 也是一名能征善战的勇将 。在当时的刘备阵营中 , 他是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 。
但是这个人年轻气盛 , 在镇守上庸时 , 不听从关羽的要求 , 增援襄樊前线 , 间接导致了关羽的败亡 。在上庸 , 他又不能和孟达处好关系 , 凌辱孟达 , 还夺走了他的鼓吹 , 致使孟达率部出走 , 丢失了上庸 。在刘封回到成都的时候 , 诸葛亮认为刘封此人刚猛难制 , 怕将来刘禅无法制约他 , 便劝刘备杀了刘封 。
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 , 杀死了刘封 。虽然刘备对刘封的死感到痛心 , 为之痛哭流涕 , 可是在政治的角度来说 , 他还是认为诸葛亮的建议是有道理的 。因此 , 刘备依然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 , 从这一件事上 , 我们可以看到 , 在政治方面 , 刘备对诸葛亮的意见还是尊重的 。
但是 , 在军国大事方面 , 刘备对诸葛亮的意见就不同了 。他知道诸葛亮的短板 , 因此对诸葛亮的意见也就采取参考的态度 。在法正在世的时候 , 刘备更看重的是法正的意见 。在汉中之战中 , 正是法正的出谋划策 , 才让刘备夺取了汉中 。
建立政权之后,为何刘备对诸葛亮的意见也多有不听?

文章插图
相比法正 , 诸葛亮在接到刘备求援的信件时 , 还对此犹豫不决 。在得到杨洪的回答 , 说汉中是家门之祸 , 在这个时候 , 男子当战 , 女子当运 , 有什么可以迟疑的?这才紧急动员益州全境 , 支援刘备前线 。从这一方面来看 , 诸葛亮的能力和过于谨慎的性格 , 对他的事业是有一定影响的 。
在夷陵之战的时候 , 刘备对诸葛亮的意见当然心中有数 。可是发动夷陵之战是刘备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的决定 , 自然不会因为诸葛亮的态度而改变 。不过 , 如果法正还在 , 他的意见就可能会让刘备回心转意了 。诸葛亮对此心知肚明 , 才会在事后发出对法正的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