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与宰相权力大 都说太子职位相当危险 明朝太子为何还能平稳继位

都说太子是高危职业,为什么明朝的15位太子,都能平稳继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
在中国封建集团中,太子这个职位可谡一直是高危险职业,纵观历史,会发现很少有一个朝代的太子能实现集体的平稳继位 。
别说太子了,即使是看着有点苗头成为继承人的,最后都难逃被坑、被害的命运,如秦始皇长子扶苏、汉武帝太子刘据,唐朝开国两任太子李建成、李承乾,以及清朝康熙朝太子等 。

太子与宰相权力大 都说太子职位相当危险 明朝太子为何还能平稳继位

文章插图
从秦统一六国,到清朝最后一任太子,几乎当上太子就没有几人有善终的,甚至继位后都能爆发血战抢夺帝位 。
唯一一个比较例外的朝代就是明朝,从明朝第一任太子朱标开始,太子这一职位在明朝就很稳,即使后来发动靖难的朱棣当时也不敢对太子朱标有分毫觊觎之心 。
那么,明朝的太子为什么能如此平稳的继承帝位呢?
明朝的“太子党”
自古拉帮结派就是皇帝政权最为反感的一种操作手法,这有点搞小政权的意思,如果太子和皇帝意见不合,甚至可能出现朝中分庭抗礼的局面,架空皇帝政权,逼其退位成为太上皇,这事李世民就曾干过,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是小集团的杰作 。
太子与宰相权力大 都说太子职位相当危险 明朝太子为何还能平稳继位

文章插图
所以从古代的政权,到今天的现代化集团,都非常反感这种小团队的做法,但明朝却是一个例外,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便设立了太子府官制 。
提前培养太子的近臣势力
太子府官制这一制度也不是朱元璋首创,历来就有,像什么太子太傅、太子冼马之类的,其实都是空职位,没有实权的,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而明朝的不同 。
明朝的太子府官员属于身肩二职,白天上朝时属于大明朝官员,要为皇帝分忧,朝会结束后要去太子府上班,和太子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分析正事应该如何处理 。
而且这些太子府属官还都是朝中重臣,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就一集提到,天下的官员几乎80%都是太子府出去的,所以后面出现了:朱棣想改立汉王朱高煦为太子,朝中大臣也不同意的局面 。
尽管电视剧有夸张的成分在里,但天下官员出太子府,却真有其事 。
太子党相当于让太子提前干起了实习皇帝,而且提前培养了自己的一批心腹,同时也加强了和皇帝的政见交流 。
太子与宰相权力大 都说太子职位相当危险 明朝太子为何还能平稳继位

文章插图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假如皇帝突然去世,太子慌忙继位,也不至于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
首先,太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治国经验,其次太子府的官员都是太子当初的亲信,太子一上位这些亲信自然成了他在朝中的支柱,避免了新皇帝在朝中被孤立的情况 。
明朝的继位后发生的动乱,就说明了太子党在其中所起的重要性 。
第一起:朱棣的靖难之疫,成功的抢占了朱允炆的皇帝之位,朱允炆是太孙继位 。
而朱允炆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是因为朱元璋一直以来都在重点培养儿子朱标,谁知道朱标早逝,才匆忙将朱允炆推上了太孙之位 。
继位后被朱棣翻盘,建文一朝的忠臣被屠杀的不少,而这些一心跟着朱允炆的忠臣基本上都是“太子党” 。
太子与宰相权力大 都说太子职位相当危险 明朝太子为何还能平稳继位

文章插图
这件事也给了朱棣一个经验教训,为了避免太孙继位再次出现这种尴尬情况,所以明朝后期的两位太孙都是早早确立,提前就让朝中、天下熟悉了太孙的权威 。
最出名的就是朱瞻基,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健康状况堪忧,继位10个月就去世后,而朱瞻基继位后,很快汉王朱高煦就不服了,拉起了大旗准备造太孙的反 。
但此时的朱瞻基已经是多年太孙了,权威早立,仅用了3天,汉王的造反就被平定了 。
可见,太孙一上位就能调动臣子听命,这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实力 。
这可比托孤、顾命大臣好使多了,毕竟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这里唯一有一个弊端就是假如太子年纪太小,还没有和太子府官员建立联系,就匆忙继位,可能就会在朝中失去支持 。
太子与宰相权力大 都说太子职位相当危险 明朝太子为何还能平稳继位

文章插图
例如明英宗朱祁镇、朱由校就是个例 。
朱祁镇是因为继位时,年纪太小,根本没有形成太子党,再加上年纪太小,朝中势力被太后一党把持,自己很难在朝中形成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