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把皇位传给了谁 孙权继位下的东吴局势是什么样的?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江东基业创立人孙策遭遇刺杀,后伤重不治身亡 。
临终前,孙策把江东之主的位置传给了18岁的弟弟孙权,并叮嘱他要:“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 。
由此,孙权正式以一方诸侯的身份走上历史舞台 。
当时,孙权面临的局面很复杂,江东并未完全平定,且因孙策的突然去世,内部人心有些不稳,《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
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
除此之外,有部分孙氏宗亲,及看不上孙权的江东臣僚,也蠢蠢欲动,试图武装叛乱,篡夺孙权的权力 。
显然,孙权从孙策手中接过的位置,并非一颗成熟的桃子,没准还会变成烫手的山芋 。
如此困难局面下,孙权会如何做?《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
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 。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 。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

孙权把皇位传给了谁 孙权继位下的东吴局势是什么样的?

文章插图
通过上述史料可知,孙权上位后,为稳住局面,砍出了三板斧,分别是安抚旧部、招揽人才、征讨不臣 。
一:安抚旧部,获得他们的认可,稳住基本盘
孙权上位后,对陪着孙策一起创立江东基业的元老们,必须要安抚 。
特别是上面提到的张昭、周瑜、程普、吕范,还包括朱治、黄盖、韩当等老臣 。
他们中,除极少数人,如朱治等外,大多数本就不是江东人 。
其中一部分可以算是孙氏家臣,但孙氏也不是只剩下孙权 。
另一部分是为理想追随孙策,孙权能否延续孙策的理想?有没有本事保住他们陪同孙策打下的基业?将决定他们的忠心程度 。
从孙策死后张昭、周瑜这一文一武两大排头兵的态度看,孙权是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
双方至少是有过开诚布公的交流,且互相之间都很满意,《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
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 。
有了张昭和周瑜的认可,其余人的安抚就相对简单了 。
搞定了孙策的旧部及孙氏家臣们,江东的基本盘就稳了 。
二:引进新人,增加自己在决策上的话语权,稳定地方
招揽属于自己的人才,搭建能如臂使指的执政、幕僚班子 。
张昭、周瑜、程普等人,或许很忠心,但他们的资历摆在那,很难说没有仰仗功勋倚老卖老的情况出现 。
孙权跟他们打交道,也必须注意方式和态度,他们不同意的决策也不能强迫,尽量以柔为主,不能使用威 。
但孙权毕竟是江东之主,还是个有理想的江东之主,不可能让自己的权威始终受到压制 。
并且,一个完善的政权,仅仅只依靠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是危险的 。
所以,孙权上位后,也在大量招揽新的人才进入到江东的执政班子中来 。
张昭、周瑜等,对此也十分认可,并不遗余力的帮助孙权寻找和举荐人才 。
这帮新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如诸葛瑾、鲁肃这样的非江东人士 。
另一部分是江东本地豪强,如顾雍、陆逊、张温等江南各大家族中人 。
引入这些人进入到江东执政班子里来,能有效稀释老臣们的影响力,在制定决策时,孙权的底气和话语声也会大一些 。
特别是江南各大家族中人才的起用,对孙权稳定江东地方局面有相当的好处 。
在三国时期,地方豪强或士族,对地方的影响力,是远远大于中枢的 。
孙权把皇位传给了谁 孙权继位下的东吴局势是什么样的?

文章插图
孙策在位时,就一直跟江东的地方势力搞不好关系,他的死或许也跟此有关 。
孙权采取怀柔的手段拉拢他们,效果非常好 。
至少一直到孙权临终前,江南各大家族中的人才逐渐替代江东元老,成为江东政权新的基石,帮助江东鼎足一方 。
而在孙权刚上位时,这么多外来及本地人才愿意为孙权所驱使,也能让大部分江东人觉得,孙权是有希望的,政治含义相当强烈 。
三:用强硬态度对待不臣,并迅速将威胁清除
孙权上位后,孙策生前任命的庐江太守李术,孙氏宗亲孙辅、孙暠等,皆有不臣之心 。
除驻守乌程(今浙江湖州)的孙暠被虞翻用言语劝退外,另外两人的势力都被孙权强力清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