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的角度 美丽中国·国家公园设立一年来② 多角度探索 全方位保护

核心阅读
横跨岷山、秦岭等山系,海拔高差近6000米,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不仅生活着1340只野生大熊猫,还分布有川金丝猴、红豆杉、珙桐等野生动植物8000余种,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 。自去年10月正式设立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在依法依规管控、科普宣传、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 。
【探索世界的角度 美丽中国·国家公园设立一年来② 多角度探索 全方位保护】每天清晨开始工作前,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夹金山林业局护林员龙崇江总要做个深呼吸 。
“我做护林工作近20年了,真真切切看着森林越来越繁盛 。”拿出手机,他兴奋地展示拍摄到的小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后,龙崇江和同事们还主动提高了巡护频率 。“夹金山是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我们要守护好这里!”龙崇江说 。
推动司法创新,强化依法依规管控
龙崇江还记得,2021年7月底,他接到林区有人盗伐的消息,匆匆赶到现场后,发现合抱粗的槭树被砍得只剩了树桩 。一时间,龙崇江心疼得说不出话 。
满山苍翠林木是野生动物珍贵的栖息地 。警方迅速介入,抓获了6名盗伐者 。“法院一般会判决盗伐者通过经济赔偿、补种补栽来弥补林区损失 。”龙崇江有些担忧,“补种的幼树长成还要很多年,眼下这里被破坏的生态怎么办?”
为生态修复“调时差”需要司法创新 。负责审理本案的宝兴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季强介绍,研究相关法律后,法院决定尝试采用“碳汇”修复方式 。结合相关机构的专业建议,法院制定了修复方案,再由法官们耐心释法说理,6名被告人在常规修复判决基础上自愿认购了24吨碳汇 。“这些碳汇将用于抵消生态环境受损地的碳排量,及时达到替代性修复的效果 。”季强说 。
2021年4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设立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环境资源案件施行跨区域刑事、民事、行政、恢复性司法执行“四合一”审判模式集中管辖 。
“生态法庭始终将恢复受损生态环境作为环境权益保护的最终目标 。”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副院长周冀介绍,秉承“谁损害谁修复,谁破坏谁赔偿”的原则,生态法庭不断创新符合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环境特点和环境司法诉讼规律的裁判方式,积极探索代偿修复、替代修复等多种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 。截至目前,生态法庭已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212件 。
今年7月,跨区域林长制法官工作站——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林长制司法保护成都片区法官工作站揭牌成立 。“生态法庭将继续尝试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统一执法标准,探索国家公园管理、执法、司法跨行政区域的衔接机制 。”周冀说 。
立足地方实际,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小雨刚歇,屋前连绵的群山在晴空渲染下美如画境 。
四川省绵竹市清平镇盐井村村民付若强以前最讨厌阴雨天,“灰尘被雨冲下来,能把树染成黑色,路上泥多得没法走 。”清平镇磷矿资源丰富,磷矿开采曾是当地支柱产业 。“在矿上挣钱不少,但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差 。”付若强说 。
生态账越欠越多,转型迫在眉睫 。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后,清平镇积极推动辖区内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探采矿权有序退出 。
按照“矿区变景区、矿车变火车、矿工变第三产业从业者”的思路,清平镇充分挖掘国家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先后建设童话小镇等特色项目,曾经矿井中的运输小火车也被升级为观光火车 。看到游人越来越多,老付心里也有了底,他拿出积蓄开了民宿,实现了全家“产业转型” 。
老付没有经营经验,刚开始生意不温不火 。当地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不但给予“民宿提升”补贴,还请专业设计师上门服务,帮老付完成民宿的主题改造 。很快,老付家的民宿就成了网红店 。如今,依靠民宿,老付每年能挣不少钱 。“国家公园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老付说 。
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大熊猫国家公园坚持先立后破、顺向改革 。四川省先后出台相关办法和方案,计划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内近200宗矿业权退出任务 。公园外,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游憩、熊猫文化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出路更多、势头更足 。
在矿山迹地等受损区域,四川省已采取人工干预措施陆续恢复大熊猫栖息地26.56平方公里,并重点建设了拖乌山、泥巴山等7条生态廊道,增强栖息地间连通性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一年来,四川片区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率由135只上升到178只,同域分布的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保护均得到有效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