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奋斗足迹 共同见证

十年的时光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 可能是一张张从小到大的照片 , 让我们看到他的健康快乐成长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 则会留下一件件创新的产品 , 一条条打通深山的大道、一粒粒丰收的果实、一张张开心的笑脸 , 让我们看到国家发展进步的波澜壮阔 。最近 , 在北京展览馆 ,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正在展出中 。观众在这里看到的 , 不仅是进入新时代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成就 , 更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经历和记忆 。
十年奋斗 , 成就斐然 , 在“奋进新时代”成就展上 , 室内室外6个展区 , 6000多件实物、模型、图片等展品 , 为观众全景式、多角度地呈现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 。
展览中大大小小的图片和展品 , 几乎每一件都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小到一粒米、一张明信片 , 大到国产航空发动机、神舟十二号返回舱 , 很多观众不仅看热闹 , 对展品背后的门道也都能娓娓道来 。

焦点访谈丨奋斗足迹 共同见证

文章插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中 , 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之首 , 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 科技创新更是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成就展上 , 科技相关的展品备受观众喜爱 , 在互动展区 , 观众们还可以亲身体验一把 。
采访人员在现场戴上VR眼镜体验了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舱外的感受 。
除了感受地球外的世界 , 观众还能在现场驾驶国产大飞机、当一回高铁司机 , 体验中国速度 。
科技创新发展 , 拓宽了我们认知的边界 , 改变了大家的生活 , 更是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
焦点访谈丨奋斗足迹 共同见证

文章插图
张旌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在展览上 , 他在一个模型前仔细看了很久 。这是他参与建设的中国第一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 , 被称为“超级显微镜” , 可以在不对物质造成破坏的前提下“看穿”材料的微观结构 , 不仅能服务于基础研究 , 更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
2018年散裂中子源正式通过验收后 , 面对科研和应用的巨大需求 , 马上就开始了满负荷的运转 。今天 , 张旌已经投入新的大科学装置建设中 , 在展览现场看到这个模型 , 也让他回忆起过去十多年这段奋斗的时光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程师、散裂中子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副总工程师张旌:从一片荔枝林到逐渐成为一个平整的场地 , 装置逐渐就位 。同事当时开玩笑说 , 高压的打火跟血压是同步的 , 只要一打火他的血压马上就上去了 。最后到调出来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 给国家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过程很辛苦 , 但是结果出来以后是很快乐的一个事情 。随着制造业和国民经济的需要 , 关键技术的“卡脖子” , 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 , 必须把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会踏实 。
焦点访谈丨奋斗足迹 共同见证

文章插图
十年来 , 在创新驱动下 , 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其中 , 电力数据是国民经济的“温度计”和“晴雨表” 。截至2021年底 , 我国发电总装机达到23.8亿千瓦 , 比2012年翻了一倍 。在展览上 , 这个电力输送互动地图 , 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
焦点访谈丨奋斗足迹 共同见证

文章插图
图上不断闪烁的亮线 , 是几十条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 , 将西部地区生产的电力资源 , 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 。
十年前 , 我国超高压、特高压线路修建还要依赖国外设备和技术 , 今天 , 国产技术已经让中国的长距离能源运输通道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上 。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直流输配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查鲲鹏:现在最长的输送距离能够到3000公里以上 , 工程实际实实在在已经都存在了 。这里最关键最核心的直流换流阀 , 2012年之后实现了自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