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白姜:从田间到舌尖“闯”出致富路

新华社合肥11月18日电题:铜陵白姜:从田间到舌尖“闯”出致富路
【铜陵白姜:从田间到舌尖“闯”出致富路】新华社采访人员张紫赟、陈诺、黄博涵
初冬时节,正值铜陵白姜销售旺季 。58岁的郎勤福今年收获了约2000斤白姜,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便全部售空 。这几天,他趁着农闲在村里的生姜加工企业打零工 。
郎勤福所在的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金华村,有100多户农户从事白姜种植,种植面积超过160亩 。“一般每亩地每年能收获2000余斤白姜,纯收入三万余元,大家都说这是‘致富姜’ 。”金华村村委会副主任佘世红自豪地说 。
铜陵白姜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闻名,其制作技艺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铜陵白姜:从田间到舌尖“闯”出致富路

文章插图
佘家贡姜厂里不同口味的白姜食品 。新华社采访人员黄博涵摄
“深挖起垄、切芽播种、搭棚遮阴……铜陵白姜从种植到加工要经过29道工序 。”作为“铜陵白姜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金如林对古法技艺如数家珍,也见证着这一“舌尖非遗”变为“富民产业”的跨越,种植规模更大、产品质量更高、品牌更响亮、附加值更高 。
如今,他在大通镇流转70余亩土地种植白姜,沿袭古法种植的同时,引入现代化机械,促进亩均产量提升10%左右 。在金如林创立的佘家贡姜厂内,琳琅满目的生姜产品摆满了展台,有罐装、坛装、真空包装,有条状、丝状、块状,有咸味、甜味、酸味,共有6个系列20余种产品 。
郎勤福同样见证着本地白姜产业的发展 。“过去做垄培土都得肩扛手提,如今引入机械化让效率更高 。政府帮助我们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合作社还与农技机构共同选育改良新品种、推广栽培新技术 。”郎勤福说,没想到科技离自己这么近 。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