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北魏强迫富人援助穷人】古人向往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翻开了新的篇章 。那么,在我国古代,又有哪些社会保障措施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救济社会的弱势群体,例如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少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古代的官方和民间都付出了很多努力,采取了种种措施 。秦代,救助弱势群体就是一种法律义务,由里典、伍老这样的社区基层干部具体负责,他们要如实申报自己辖区内的年迈、残疾、病弱等应当减免赋税和劳役的人口 。申报不实的,要处以不同的刑罚,例如剃光胡子和鬓毛(“耐刑”),但准许以钱来赎买刑罚;或者罚两副铠甲 。
此后,由于佛教的传入,在宗教氛围浓厚的环境下,从国家领导人到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社会名流都热衷慈善活动 。例如,北魏的孝文帝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北魏还出台过强迫富人帮助穷人的政策,地方官为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要让当地的富人和穷人相互帮助,如果你的家里有多余的耕牛,要大方地借给穷人用 。不想借的话,那你们家的人这辈子都甭想当官了 。
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机构——养济院建立起来,用来收留体弱多病的人以及难民、乞丐等 。到了明代,穷苦人出身的太祖朱元璋很关心民间疾苦,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 。他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救助机构,将年迈的鳏夫、寡妇、没有子女的老人、失去父母的孤儿、残疾人和身患重病、不能自救的人收容进去,加以救助 。而且,法律明确规定:对于这些贫困又没有依靠的弱势群体,地方官应该救济而不救济,“杖六十”;克扣救济贫苦户的衣服和粮食,按照监守自盗论处 。朱元璋是贪官的噩梦,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他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养济院这种综合性的社会福利机构之外,古代还有很多专门的救助机构,总结一下的话,有以下几种:
第一,孤儿院 。古代的孤儿院叫慈幼局、育婴堂 。雍正皇帝就亲自为北京广渠门内的育婴堂做过批示,要求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号召官员和老百姓积极捐款,参与慈善活动,并将这所育婴堂树立为典型、模范孤儿院,经验向全国推广;同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和做好收养弃婴的工作,绝不能让祖国的花朵、明天的太阳横死在臭水沟里 。
第二,公益诊所 。没钱看病是老百姓最大的心结,穷人得病,只有躺着等死的份了 。在宋代的时候,公益医疗机构开始兴起 。当时的江东提刑司拿出财政盈余一百万钱,创办了一个济民药局,制作了老百姓常用药五十种,用来救济穷困百姓;浙西提刑司则在苏州买了三十五间房子,开办济民药局,主要是治疗和预防春天多发的瘟疫 。
第三,助学机构 。在古代,努力学习,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治国平天下,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所以,古代的官办和民办助学机构非常发达 。政府有学田、膏火田,收入用来资助在校生的生活费;民间则有义学、贡士庄、希贤庄、青云庄,也是以田产收入来资助平民子弟,希望他们能金榜题名、平步青云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公益丧葬机构 。宋朝的时候,政府建立了公益性质的丧葬机构,叫“漏泽园” 。为什么叫“漏泽园”呢?意思是说,皇恩浩荡,普泽众生,可以一直渗透到黄泉地府,老百姓的生老病死,政府都会照料 。此外还有民间的义冢、义阡,为那些客死异乡或者因为生活穷困,丧葬费都负担不起的人处理身后事 。
第五,失业互助机构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同行的失业互助机构开始兴起 。例如,清朝时在广东做买卖的江西人就在佛山建立了一个江西义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救助机构,对于客居广东的江西商人,有病的帮助治病,关门倒闭的发给最低生活保障,无以为生的人给盘缠,打发回老家,客死异乡的人可以埋到义冢里,如果想回老家安葬的话,还给死者亲属丧葬费和运棺费 。
- 中国三大预言,前两个已经实现了,第三个将在2040年
- 中国也有过角杯类酒器青铜文化后消失唐时又突现
- 中国史上唯一用处女选拔法选出的皇帝赵构
- 古代官员财产公开:严嵩的抄家清单达六万字
- 古代判弑母案:逆子要剥皮揎草磨骨扬灰
- 揭秘:女扮男装在中国的兴起最早是在何时何地?
- 揭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歌舞伎出身的女神医
- 中国多数朝代在北方建都其真相令人吃惊
- 中国历史上唯一倒插门皇帝娶60岁老姑娘为妻
- 盘点古代神话传说中的9大神鸟分别都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