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虫是怎么长出来的


米虫是怎么长出来的

文章插图
米虫是因粮食还在地里时就带上了米虫的卵 , 经过粮食工厂加工后仍然粘在一些大米上边 , 而虫卵非常小 , 虫卵在夏季高温时孵化变成小虫子 , 周围又有米虫最爱吃的大米 , 因此米虫会在米中快速繁殖 。
【米虫是怎么长出来的】米虫体长约为2.4-2.9毫米 , 宽约为0.9-1.5毫米 , 体型呈卵圆形 , 体色呈红褐至沥青色 , 其背部无光泽或光泽很暗 。头部很小 , 刻点较明显 , 口吻细长 , 酷似象鼻 , 雌虫的口吻较雄虫细长 , 且微微向下弯曲 , 具有一定的光泽 , 而雄虫的口吻短粗 , 不弯曲 , 吻背有纵向突起的细线和明显的小刻点 , 无光泽 。米象额部前端扁平 。喙的基部较为粗大 。触角呈膝状 , 顶端呈现为圆形 , 着生于基部的 1/3-1/4 处理 。
米虫的耐寒力较弱 , 气温低于15℃ , 成虫开始越冬 。在5℃下经过21天 , 就开始死亡 。在常温下 , 米虫能自身发热 , 若繁殖数量多 , 或冬季常温较高的地区 , 冬季可不潜伏休眠 。米虫具有群集、喜潮湿、负趋光等特性 , 繁殖力较强 。生活喜高温 , 最适温度 30-33°C 。
米虫是重要的仓储害虫之一 , 主要危害存储 2-3 年的陈粮 , 繁殖能力强 , 食量大 , 因此对粮食的储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米虫每年约有8-9个世代 , 平均一个世代约为20-50天 , 在温度较高时繁殖的较快 , 在我国不同的地域 , 其发生状况也不完全相同 , 在甘肃陇东年生1代 , 东北年生1-2代 , 山东约2代 , 浙江、陕西3-4代 , 广东7代 。主要以成虫潜伏在仓内阴暗潮湿的砖石缝中越冬 , 也可在仓外松土、树皮、田埂边越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