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孔子韦编三绝 孔子韦编三绝( 二 )


最后 , 孔子回到鲁国 , 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 , 像《诗经》、《尚书》、等 , 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改 , 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在认识论和教育方面 , 它注重“学”与“思”的结合 , 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主张 。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 , 门下弟子有上千人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了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 影响极大 。
孔子的学习精神非常好 。相传 , 在他晚年攻读《周易》的时候 , 曾翻来覆去地读 , 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 。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 , 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 。形容勤奋读书 。
韦编三绝的故事?

例如孔子韦编三绝  孔子韦编三绝

文章插图
《韦编三绝》故事概括:孔子到了晚年 , 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 , 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 ,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 , 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 。平时卷起来放着 , 看时就打开来 。《周易》文字艰涩 , 内容隐晦 , 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 , 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 。
韦编三绝 , 汉语成语 , 本指孔子勤读《易经》 , 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 , 刻苦治学 。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读《易》 , 韦编三绝 。”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
例句:
1、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 , 更提倡学以致用 , 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
2、如果学生读书都能有韦编三绝的精神 , 书本内容完全理解 , 那就什么题目都难不倒了 。
3、孔子读书勤奋以至韦编三绝的故事激励无数读书人用功学习 。
例如孔子韦编三绝  孔子韦编三绝

文章插图
韦编三绝说的是谁-简短介绍
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 。韦编三绝是一个汉语成语 , 多用于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韦编三绝一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 讲述了孔子在攻读《易经》勤奋到三次让编联竹简的皮绳脱落的故事 , 后多用来比喻一个人勤奋到了一定的程度 。
韦编三绝说的是
韦编三绝是一个汉语成语 ,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 字面意义为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 , 引申意义为读书勤奋刻苦 , 现一般取其引申意义 , 比喻一个人读书勤奋到了一种程度 , 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 , 含褒义 , 近义词还有牛角挂书、悬梁刺股等 , 反义词有不思进取、不学无术等 。
韦编三绝一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 讲述了孔子在攻读《易经》勤奋到三次让编联竹简的皮绳脱落的故事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 孔子晚年致力于攻读《易经》 , 将编联《易经》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许多次 , 直到基本了解易经的内容、精神、实质与要点 。
韦编三绝讲述的主人公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名求、字仲尼 , 别名孔子、尼父、孔夫子等 , 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 儒家学派创始人 , 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之一 , 被誉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 , 对后世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