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的崇祯自杀前有机会扭转乾坤吗?

崇祯皇帝也算励精图治了,可他最后还是走向了亡国的不归路,当李自成攻进北京城他无奈选择自杀 。那么,在他自杀之前他是否有机会重振旗鼓,扭转乾坤呢?今天,小编就一起和大家来分析这个问题 。
网络配图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杀妻灭女后,与大太监王承恩前往煤山,一咬牙吊死在一棵歪脖树下,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经典名句 。在此时,崇祯帝还留下著名遗诏:“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 从遗诏中不难看出,崇祯帝在将失国的罪责归于臣下,认为自己德行不够导致社稷颠覆,其实直到最后一刻,他都未曾明白,真正导致他亡国的因素其实是一个现代玩策略游戏的人都能明白的简单道理 。
我们玩现代策略游戏的人都知道,内乱是最可怕的事情,一旦你的税率水准调过高,地方会出现反叛,反叛加剧会出现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体的坍塌 。税率过高,导致地方反叛,地方反叛要军队镇压,则需要加大财政支出,而反叛的地方是收不上来税的,故而只能加大其他地区的税率,其他地区的税率增加,也会导致其他叛乱喷发,最终从一地的糜烂变成局部糜烂,最终成为全局的坍塌,而军队会在剿灭叛乱中疲于奔命,耗尽政府最后一滴精血,最后随着外敌入侵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整个国家彻底崩溃 。其实这就是崇祯朝廷最终被灭的终极原因 。
网络配图
在崇祯朝,为了应对辽东的战事加派辽饷,一年辽饷多大1200万两,百姓不堪其苦,正值陕西大旱,民不聊生,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揭竿而起,陕西大乱 。而为了剿灭陕西叛乱,不得已加派“剿饷”,为了围堵闯军地方开始编练新军,为此而加派“练饷”,最终三饷的支出超过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倍有余 。如此大面积的收税,让百姓苦不堪言,难以承受,已经从心里放弃了明朝朝廷,此时的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必然得到人民的拥护,最终让本来是处在一地的叛乱发展成涉及多省的叛乱 。
对于崇祯朝廷而言,陕西叛乱,陕西的税收没有了,为了剿灭陕西李自成叛乱,派军队入陕西,则需要周边省市提供粮饷,周边省市的负担加重,最终负担全转嫁到百姓头上 。李自成又属于流动作战,战争打到哪个省,哪个地方糜烂,最终导致朝廷能收上来的税收会越来越少,而军事支出越来越多,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直到大厦倾倒,政府倒台 。
网络配图
其实对于崇祯帝而言,不管是先跟满清讲和,将辽东的兵力、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对付李自成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平定李自成,扫平国内反叛,发展经济,积累实力,最终跟满清对决,以明朝的整体经济实力而言,平定辽东应该不成问题,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 。但是由于明朝的一贯强硬色彩,最终导致两个目标都未能实现,最终江山易主,山河变色 。但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所以最终即使我们知道答案,也只能徒呼哀哉 。
【亡国的崇祯自杀前有机会扭转乾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