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兽后面是什么


走兽后面是什么

文章插图
走兽后面是飞禽 , 走兽又称小兽 , 古代中国宫殿建筑屋顶檐角所用装饰物 。根据建筑物的体量大小定其使用数量 , 通常采用单数 , 太和殿用10个 , 属于特例 。走兽的设置是有规矩的 。
在清代官式建筑中 , 只有琉璃瓦屋面上才能将琉璃仙人脊件安置在前后两端 , 并且仙官后面安装的小兽数量只能是三、五、七、九一类的单数 , 与宋代正好相反 。九件的体制最尊 , 其次序为行龙、飞凤、行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太和殿上檐屋脊在九个走兽以外又加行什一件 , 连仙官共十一件 , 是一个特例 。若是青瓦屋面上 , 则不设仙官 , 只将生狮安装在最前端 , 因为仙官是不允许用于低等级建筑中的 。
仙人走兽的出现与转型明初即已开始 。明代初期 , 嫔伽形象就已被另一种形象取代了 。在明代第一个皇帝朱元璋陵寝-南京明孝陵明楼、孝陵殿出土的琉璃残件中看到 , 殿阁角脊部之嫔伽已改为了仙官驭凤 , 仙官双手捧笏 , 侧身于凤背 。在稍后的明永乐时修建的武当山道观之金顶金殿上 , 角脊端部也不是嫔伽 , 而是仙官驭凤 , 嫔伽所蕴含的佛教含义此时已改为道教含义 。
【走兽后面是什么】仙人在檐角端头指路 , 其后的走兽也称小兽、小跑 。宋代殿阁建筑中 , 常在屋顶正脊上隔三至五个瓦位 , 放置正脊走兽 , 且走兽名称与明清时候角脊上的小兽、小跑名称相似 。而明代开始 , 殿阁正脊上不设走兽 , 只在檐角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