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曾开创出被称为“灵幻功夫片”的新片种,这类以灵异鬼怪与功夫喜剧为主题的电影名噪一时,卖座的《僵尸先生》、《一眉道人》等影片,让林正英饰演的“茅山道士”形象深入人心 。不过港片中的“茅山道士”,当然只是电影语言描绘出来的艺术形象,想象成分居多 。那么老港片中频频出现的“茅山道士”的真实原型究竟是什么?
“茅山道士”与香港民间宗教文化
香港的民间宗教文化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在正统的儒释道三教之外,活跃着喃呒、六壬、茅山等地方教派的从业人员 。他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宗教神职人员,而被学界称为“民间仪式专家”,他们的仪式混合了道教、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内容,并带有巫术成分 。在电影里,林正英头戴黑色的瓦梁巾,镶着帽正,身穿黄海青或对襟袍,正是在民间被俗称为“喃呒佬”的典型装束,这种形象在当代香港庙堂中仍很常见 。而影片中林正英行咒施符、劾鬼驱邪的情节,则是属于另外一种“茅山师”的法术 。
新界北部地区流传的《道统永传》中说:“其习或为黄冠羽士、或为告斗星巫、或演法茅山、或为设送邪煞,此各道巫,俱尊老君为道教之主 。”他们虽然都号称为尊奉道教的老君,但来源却不一样,黄冠羽士指的是道士,告斗星巫指的是术士,而演法茅山者与设送邪煞者,指的是巫师 。三者本来界限分明,但在香港复杂的民间宗教文化背景下,教派之间互有杂糅,连当地人也无意去分清他们的身份异同 。电影里的“茅山道士”实际并非道士,而是多重身份在角色组合后的产物 。
“茅山道士”这个形象,打扮虽然与“喃呒佬”相同,并借用了道士的身份标签,但主要表现的是行茅山法的巫师,民间称他们为“茅山师”或者“茅山师傅” 。这里说的茅山法,是民间巫法的一个流派,与正经道教的茅山上清派并不是一回事 。
【古代真实的茅山道士:茅山道士和道士有何区别?】 道教茅山中的“上清道士”
而道教的茅山上清派,是指以江苏句容茅山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上清派 。上清派第一代宗师是南岳夫人魏华存,被誉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则是第九代宗师,他常居茅山,在此开设道馆传授《上清经》,使得茅山成为上清派的活动中心,茅山由此扬名 。魏华存夫人于东晋兴宁二年(364),首次将《上清经》授予琅琊王司徒舍人杨羲 。从兴宁三年(365)开始的数年间,仙真们陆续降临在护军长史许谧的家中授道,一种全新的宗教思想体系,就在夜色下的神启活动中诞生 。
到了南朝,隐居先生陶弘景将茅山降授的内容收集整理成《真诰》一书,严谨地记录了仙真留下的高贵华丽的语言,司马虚等西方学者将之称为“茅山的启示录” 。上清派是唐代道教主流,有茅山与天台山等支系 。天台山道士应夷节的学道经历可视作上清道士的人生标杆,他7岁慕道,13岁出家学道,从15岁参受正一经箓开始,至32岁进受上清经法,获得了唐代最高的道教法位 。他的一生通过学习三洞经典,取得相应法位的过程,类似今天的学位制度,而与电影中行使驱鬼技能的“茅山道士”大相径庭 。因此,在六朝精神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茅山上清派,与民间社会盛行的巫法茅山教,二者本无关联,由于电影的强势影响,才让部分观众陷入指鹿为马的尴尬境地 。
- 细数古代6大阴刑:折磨私处竟有上千种方法
- 李显忠是萧峰的原型吗?其本人生平事迹介绍
- 揭秘地球上最恐怖的禁地:进去就出不来了
- 坐落与座落的区别 汉语词典 坐落与座落的区别
- 刘邦重用韩信的背后:并非爱才而是萧何的面子
- 斯拉夫人有着怎样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宗教信仰是怎样的
- 千古第一美女西施的结局如何?答案揭晓,最终归宿在这里
- 曹操为何费尽心思的要杀掉大文人祢衡
- 女娲后人是谁著名的女娲文化到底是怎么样的
- 黑洞里一秒等于多少年 ,黑洞使你预知宇宙未来!科学家的解释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