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解密:岳飞勇武无双却为何考取不了武状元?

《说岳全传》里面,有岳飞枪挑小梁王、轻松夺取武状元的桥段 。其实,这桥段是假的,岳飞本人从未参加过武举考试 。而且,从曾经发生在岳飞身上的一件事来看,以岳飞的性格,是根本不可能考得上武状元的 。
岳飞在老将宗泽帐下效力,宗泽很欣赏这个年轻人才华、勇气和资质,将他升为统制官,经常和他彻夜长谈 。
有一次,宗泽语重心长地对岳飞说:“以你的勇智材艺论,堪称一流良将 。但你偏好于野战,而对古战阵法极为轻视,这样是不行的 。现在嘛,作为一个偏将还可以,但要成为统率三军的大将,岂可不习兵书阵法?!”
为了提携后进,他特意以几本阵图兵法相授,这其中有宋太宗赵光义绘制的《平戎万能全阵图》和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所编写的《武经总要》 。
网络配图
当初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光义呕心沥血,费尽心机专门针对辽人的骑兵军团研究出了一套步兵的布阵图 。骑兵骑在马背上奔驰驱策可以形成巨大的冲击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速机动的骑兵部队就是冷兵器时代的机械化部队,具有大规模杀伤力!
但是,中原马匹奇缺,即使有,也本地圈养的,这些马匹比较矮小,速度慢,耐力不足,爆发力也欠佳,和辽人的马匹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因而和辽人作战就不得不考虑如何以自己的步兵优势去对抗骑兵 。
和辽人相比较,宋军的优势是掌握了高超的锻造技术,武器精良,战甲一般用铁制造,防护性能好,如果能组成科学的步兵方阵,就能在正面作战中所向无敌 。
赵光义和他领导下的军事团体经过反复的推演和刻苦的研究,在古人留下的八阵图的基础上,结合了宋朝特有的神臂弓、子母弩等特种武器,由弩兵、盾牌兵、长槊兵、重步兵、骑兵和机动步兵等多样兵种排成大阵,画成图形,在实际中操练,层层叠叠,变化无穷 。
宋仁宗赵祯的《武经总要》,把“古阵法”、“大宋八阵法”都绘图说明,并在《阵法总说》中强调说:“孙武云:‘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破’,不用阵法,其孰能与于此乎?”
也从仁宗一朝开始,《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等七部经典兵书被汇编在一起,宋神宗于元丰三年(1080)命令当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组织力量校定、汇编、出版上述七书 。
武学博士何去非参与了此项工作 。校定这七部兵书,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到元丰六年(1083)冬才完成了刊行的准备工作 。校定后的这七部兵书命名为《武经七书》,共25卷 。
这是北宋朝廷从当时流行的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挑选出来的,作为武学经典 。《武经七书》和《武经总要》从此成为了各地方军事学校的必修课程 。
得到这样的奇书,岳飞如获至宝,欢喜不尽 。
网络配图
然而,才粗读一遍,岳飞便将书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宗泽觉得非常纳闷,问他,“那些行兵布阵之法,你读得怎么样了?”
岳飞回答道:“按图布阵,属于拘泥不化,兵无常形,所以不必深究 。”
宗泽听了,非常不高兴,说道:“照你说的,太宗的阵法是没有什么用处了?”
岳飞认真回答道:“布下阵势,然后交战,是战场上最常见不过的战争模式,但这阵法的布置不应该一成不变,而应该在于统帅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充分利用和灵活调度,所谓运用之妙,存于一心,请留守明察 。”
宗泽一愣,看着岳飞,没说话 。岳飞又解释道:“留守所赐的阵图,都是清一色的固定格局 。试想,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同一季节,又有雨雪风雾,不同的地点,又分广狭险易,两军对垒,难道都照搬书上的阵图?兵者,诡道也 。用兵之要,贵在出奇制胜,两军相遇,敌人还没摸清我的虚实,我已取胜,那还用得着布置阵势?现在我兵力不足,布阵反而让敌人得知我军的虚实,弄巧成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