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古典名著红楼梦为什么用中秋节做为开篇

又是一年中秋节 。八月十五,三秋之半,这一晚,天上的月亮格外圆,印衬着人间团团圆圆、丰收美满 。
曹雪芹的 《红楼梦》 既是文学巨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集大成者 。全书第一回便笔走中秋,“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拉开了红楼巨篇的大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过中秋节的传统源远流长 。各地过节的风俗大致不差,但各有特色,中秋便又有了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等等称谓 。中秋怎么过,除了赏月、吃月饼,还有哪些讲究,且看曹雪芹一一道来……
《红楼梦》 第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发生在江南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 。是日,“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 。”葫芦庙里,贾雨村孤身一人,正顾影自怜,对月吟诗,虽是穷儒生一枚,但不失文人骚客之风雅 。隔壁大户甄士隐前来,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于是二人月下对坐,浅斟慢饮,谈兴渐浓 。贾雨村口占五言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
甄士隐感其情怀,倾囊相助 。贾雨村豪兴勃发,连夜赴京赶考,自此命运陡转 。脂砚斋评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 。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 。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
在农耕为主的中国,人们播种的时候通过“春祈”祈求丰收,收成的时候则通过“秋报”答谢神祗的庇佑 。因此与农事与季节密切相关的中秋节,感恩是除团圆之外的重要主题 。中秋节是收获的季节,衍生出感恩天地赐予的同时,更具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期许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雪芹 《红楼梦》 全篇结构中,以时令节庆起承转合,牵动人物关系命运盛衰,也因此对节令的描写格外细腻,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节庆民俗的生动写照 。
中秋之时,礼数规矩不可少
《红楼梦》 里实写中秋,贯穿了第75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和第76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从中秋前一日开始,各种礼数规矩分毫不少,吃喝玩乐面面俱到 。
中秋前一日,贾珍尤氏一早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交代了八月十五馈赠瓜果之俗;又说贾珍吩咐:“咱们是孝家,明儿十五过不得节,今儿晚上倒好,可以大家应个景儿,吃些瓜饼酒 。”原来按规矩,服丧期间,过节不可在正日,只能选在节前节后 。
果然贾珍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羊,余者桌菜及果品之类,不可胜记,就在会芳园丛绿堂中,屏开孔雀,褥设芙蓉,带领妻子姬妾 。先饭后酒,开怀赏月作乐 。将一更时分,真是风清月朗,上下如银 。贾珍因要行令,尤氏便叫佩凤等四个人也都入席,下面一溜坐下,猜枚划拳,饮了一回 。贾珍有了几分酒,益发高兴,便命取了一竿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嗓嫩,真令人魄醉魂飞 。唱罢复又行令 。
八月十五正日子的这天,先开祠堂:“次日一早起来,乃是十五日,带领众子侄开祠行朔望之礼 。”待到月上柳梢,家宴之前,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必得由家中女性长辈率领,于月光照射之处,祭祖拜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 大灯 。嘉荫堂前月 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 。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 。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 。地下铺着拜毯锦褥 。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