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会议真相: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最想得到什么

蒋介石同意参加开罗会议,有一个相当复杂的决策过程
1943年盟军在各个战场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 。罗斯福希望及时召开美、英、苏、中四大国领袖会议,协调战时与战后的有关问题 。因苏联尚未对日宣战,罗斯福只好将原计划改为美英中、美英苏两次三国首脑会晤,遂有1943年11月22日—26日之开罗会议的召开 。
对于参加大国首脑会议,蒋介石一开始表现得并不热心 。这种不热心,主要源于两点 。其一,蒋介石在此前的外交往来中,深感“英国对华之遗弃、俄国对华之嫉妒,……美国对我之藐视与强制”,所以当接获罗斯福“与其他三国领袖会晤”的邀请后,蒋介石的第一反应是“余以为余之参加不过为其陪衬,最多获得有名无实四巨头之一之虚荣,于实际毫无意义,故决计谢绝,不愿为人做嫁衣也 。”①蒋的这种不愿做“陪衬”的自尊心,甚至影响到会议地点的选择,当美方询问宋子文是否可以让蒋介石飞往华盛顿会晤罗斯福时,蒋的回应是不作任何解释加以拒绝,因为他不愿意给世人一种中国领袖远道“朝觐”美国总统的印象 。
其二,蒋的不热心,也与他对自己外交才能的认知有关 。蒋认为自己的个性不适合外交,自己也缺乏熟练的社交手腕 。所以曾在日记中一再告诫自己:“今而后,务必少见欧美人员,非万不得已,不可接见,更不可常见 。以余之粗直短拙,应隐藏不露,为国自重也 。”
图注:开罗会议上的蒋介石、罗斯福和丘吉尔
蒋介石最终转变心意,愿意参加开罗会议,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首先,1943年10月,美英苏三国发表《莫斯科宣言》时,美国坚持让中国列名,让蒋介石觉得罗斯福确实有意帮助中国提升国际地位 。其次,当时中美关系因史迪威问题而一再恶化,蒋担心在首脑会晤问题上若一再拒绝罗斯福,会将中美关系推向谷底,所以,蒋在日记中有这样的思考:“接罗斯福电,约下月中旬在埃及相晤,余实无意为此 。然却之不恭,故犹豫甚为不安 。”②基于上述考虑,11月2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同意参加开罗会议 。
缅甸战事,是蒋介石在开罗会议期间最重视的问题
空投到台湾的《开罗宣言》
自11月9日至11月22日,中国政府约有两周的时间对开罗会议进行准备 。蒋介石亲自制定了会议提案,包括:
“甲、军事战略之提案,主要为反攻缅甸,海陆军同时出动之总计画 。乙、远东政治之提案,包括:(一)东北四省与台湾、澎湖,应归还我国 。(二)保证朝鲜战后独立 。(三)保证泰国独立及中南半岛各国与华侨之地位 。丙、建立战后有力之国际和平机构 。丁、对日本投降后处置之方案 。戊、中、美经济合作之提议 。己、对美租借物资之提案 。”③其中,“甲”项关于缅甸战事问题,蒋介石决定由自己亲自掌握谈判大权,其余政治、经济问题,则较多地放权交付给了下属 。由此不难看出,缅甸战事,是蒋介石在开罗会议期间最重视的问题 。
此外,蒋介石还拟订了一张清单,准备单独和罗斯福商谈 。清单内容包括:1、日本在战败后应该把全部海军舰艇和商船交给中国;2、日本应该把在中国拥有的一切公私财产交给中国;3、香港及九龙应该归还中国并变成自由港;4、所有日本剩余的船舰、飞机及武器交给中国;5、建立新的国际机构,包括东亚组织、地区性的参谋长联席会 。
因丘吉尔一贯瞧不起中国,蒋介石的对英策略较为谨慎,他计划“对丘吉尔首相谈话,除与中英美共同关系之问题外,皆以不谈为宜,如美国从中疏散港九问题、西藏问题、南洋华侨待遇问题,则照既定原则应之,即主张九龙租借地应归还中国,与香港合并为自由港;英对西藏勿再干涉;对华侨应有公允合理之待遇 。但不与之争执,如其不同意,则作为悬案暂时搁置 。”④换句话说,一方面,蒋对促使英国放弃其殖民利益不抱期望;另一方面,蒋也不想因此在开罗会议上与英国交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