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巴豆丸的功效与作用

巴豆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巴豆丸的功效与作用

巴豆丸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方剂,因为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类人群都非常喜爱 。今天就来看看巴豆丸的功效作用等 。
【处方】巴豆仁20枚(熬 , 去心皮) , 杏仁100颗(去皮尖两仁,熬),牵牛子5合(熬) , 葶苈子6合(熬),大枣60个(擘,去核) 。
【制法】上药合捣令如膏可为丸,如硬,加蜜为丸 。
【功能主治】饮气嗽,经久不已,渐成水病,大小便秘涩 , 头面身体浮肿,服大干枣三味丸 , 虽觉气暂歇,然病根深固者 。
【用法用量】每服3-4丸,还以桑白皮饮送下,1日2次 。如利即减,秘即加,常以大便调为候 。病甚,时时取鸭塘亦佳 。
【注意】忌芦笋、野猪肉 。
【摘录】《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
【处方】巴豆2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杏仁5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藜芦1两(去头,炙黄),皂荚2两(去皮 , 涂酥炙令黄焦,去子),桔梗1两(去芦头) 。
【制法】上为末 , 细研巴豆、杏仁如膏,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
【功能主治】心腹积聚,时有疼痛 。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以温水送下 。如未觉,即加至5丸 。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巴豆1枚(醋煮令熟,去皮) , 硫黄1字,干姜1字,麝香1字 。
【制法】上为末,消黄蜡为丸 , 如粟米大 。
【功能主治】牙齿虫蚀有蚛孔,疼痛不可忍者 。
【用法用量】绵裹1丸,纳蚛孔中 。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巴豆1分(去皮心 , 醋煮半日),硇砂1两(细研),川大黄1两(锉碎 , 微炒),五灵脂3分,木香半两,桃仁3分(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 如绿豆大 。
【功能主治】妇人疝瘕,及血气疼痛 。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热酒送下 。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巴豆1枚(去皮),腻粉1钱,砒霜少许(细研),磁石半两(细研),蜣螂1枚 。
【制法】上为末,以鸡子清和为丸,如绿豆大 。
【功能主治】箭头入肉 。
【用法用量】先以针拨开箭疮口,用乳汁化1丸,上在拨开处,用醋面纸封贴 。贴处当痒,痒极不可忍 , 则其镞自出也 。多年者两上 , 新者一上 , 箭镞自出 。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处方】巴豆1两(去皮,以浆水煮1复时,不住添热水,后去心膜,纸裹压去油) , 硫黄1两(细研,水飞过) , 木香1两,桂心1两 ,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槟榔半两 。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硫黄同研令匀,用软饭为丸,如绿豆大 。
【功能主治】破积聚,消宿食 。主冷气积聚,宿食不消 。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生姜汤送下 。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巴豆1两(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 硫黄(细研)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 五灵脂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木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丁香半两 , 槟榔半两 , 硼砂(细研)半两 , 干漆(捣碎 , 炒令烟出)半两 。
【制法】上为末 , 入诸药研令匀,以面糊为丸,如黄米大 。
【功能主治】症病久不消 , 萎黄羸瘦,不欲饮食 。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以醋汤送下 。得转下恶物为效 。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川大黄半两(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木香半两,蓬莪术半两 。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
【功能主治】暴症,气攻心腹,胀痛不欲饮食 。
【用法用量】每服5丸 , 空心以生姜汤送下 。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巴豆10枚(去皮心膜) 。
【制法】醋1盏,煮一馈久,取出研烂,用饭半匙为丸,作70丸 。
【功能主治】大便不通 。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煎粟米饮送下 。良久呷热茶汤投即通 。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巴豆1枚(去心皮),斑蝥1枚(去翅足) 。
【制法】上药治下筛 。
【功能主治】耳聋 。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巴豆散” 。
【摘录】《肘后方》卷六
【处方】巴豆仁1升 。
【制法】清酒5升,煮3日3夕,碎,大熟 , 合酒微火煎令为丸,如胡豆大 。

【功能主治】寒癖宿食 , 久饮饱不消,大秘不通 。
【用法用量】欲取吐下者,每服2丸 。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巴豆半两(去皮心 , 出油 , 研入),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硫黄1两半(细研,水飞过),桂心1两,五灵脂1两 , 雄黄1两(细研,水飞),麝香1分(细研),干姜1两(炮裂,锉),香墨半两 。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都研令匀,用糯米饭为丸,如小豆大 。
【功能主治】积聚,宿食不消 , 心腹胀满疼痛 。
【用法用量】每服2丸 , 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 。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巴豆10枚(去皮心,熬 , 研如膏),大枣20个(取肉),细辛1两(末) 。
【制法】上药相和 , 研为丸 。
【功能主治】牙疼 。
【用法用量】以绵裹着所疼处咬之,1日3次 。如有涕唾 , 吐却,勿咽入喉中 。
【摘录】《外台》卷二十二引《广济》
【处方】巴豆1枚(去心皮) , 麝香如巴豆大,大枣1个(去皮) 。
【制法】上药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疟疾 。
【用法用量】先热发服1丸 。
【巴豆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巴豆丸的功效与作用】【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
【处方】巴豆17枚 。
【制法】上药冷水浸1宿,去皮研,与蜡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小儿急疳,及蚀唇鼻 。
【用法用量】每用1丸,含之 。仍吐其汁,若误咽在喉中 , 喉肿闭塞,吐利者 , 急煎黄连汤及蓝叶汁等解之 。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巴豆1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陈面1两(炒熟),川大黄3钱(锉碎,微妙) , 硼砂1钱(细研),神曲3钱(炒令黄色),芫花2钱(醋拌 , 炒令黄) 。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等同研令匀,磨香墨浓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积年食症 。
【用法用量】每服临卧时用干柿1枚 , 分为3分,以1分嚼破裹药1丸咽之 。如此服3丸后,少吃汤饮下之,至明当利下宿食,隔日再服,取愈为度 。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巴豆1两(去皮心,研烂,以醋2升熬成膏),京三棱1两(微煨,锉) , 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干漆1两(捣碎 , 炒令烟出),附子1两(炮裂 , 去皮脐),香墨半两 , 硼砂1两(细研) 。
【制法】上药京三棱、干漆为末,入在巴豆膏内同熬,及一半,次入硼砂更熬令稠,后下大黄、青橘皮、附子、香墨等,和捣为丸,如绿豆大 。
【功能主治】久积症癖,及一切恶气 。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煎橘皮汤送下;血症块 , 即用当归酒送下;一切恶气 , 温酒送下 。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别名】巴矾丸
【处方】江子2粒(去皮膜),白矾1块如大拇指大(末之) 。
【制法】上药于新瓦上煅令江子焦赤为度,为末,炼蜜为丸 , 如鸡头子大 。
【功能主治】急中风,口闭涎上,欲垂死者 。
【用法用量】巴矾丸(《金鉴》卷三十九) 。
【各家论述】《中风斠诠》:尤在泾曰 , 巴豆为斩关夺门之将 , 用佐白矾以吐痰,因其性猛烈 , 故蜜丸含化,是急药缓用之法 。寿颐按:巴豆最是猛烈,此方且不去油,如曰含化,则虽用蜜丸,必不能少减其毒,虽可开痰,必致上吐下泻,观此方用绵裹纳入口中近喉,引之吐痰,是仅取其气,不食其质,必以线缚住此绵裹之药,不令吞咽,俟得吐而引药去之,是古人用意之周密处 。
【摘录】方出《续本事》卷二 。名见《医部全录》卷二二二
【处方】白术(炒)1两,陈皮(炒)1两 , 泽泻1两 , 麦芽(炒)1两 , 神曲(炒)1两,茯苓1两,半夏(姜制)1两 , 青皮5钱 , 干姜5钱,枳实(炒)1钱半,巴霜1钱半 。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引水下行,运脾中浊气 。主脾胃内伤酒食,下注脚气 。
【用法用量】每服5-6丸或10丸 , 温水送下 。
【摘录】《医部全录》卷一九四
【处方】巴豆1粒(去壳) 。
【制法】捣烂作1丸 。
【功能主治】小儿喉中痰壅喘甚 。
【用法用量】以棉花包裹 , 塞鼻,男左女右 。痰即坠下 。
【摘录】方出《摄生众妙方》卷十,名见《仙拈集》卷三
【别名】巴椒丸
【处方】巴豆1枚,花椒50粒(细研) 。
【制法】上为极细末,饭为丸,如黍米大 。
【功能主治】虫牙疼痛 , 蚀孔空虚 。
【用法用量】巴椒丸(《仙拈集》卷二) 。
【摘录】《医统》卷六十四
【处方】巴豆2枚(去皮 , 熬),桃仁(去皮,熬)2枚,松脂大豆许 。
【制法】上药捣为2丸 。
【功能主治】耳鸣 。
【用法用量】绵裹塞耳中 。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四
【别名】通灵丸
【处方】巴豆10粒(去皮心,炒),松脂半两 。
【制法】上药捣烂,捻如枣核 。
【功能主治】耳聋鼻塞,不闻音声香臭者 。
【用法用量】通灵丸(《外科精义》卷下) 。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巴豆(去皮心,出油)10粒,胡椒10粒 , 高良姜1分,乌头(生用,去皮)1分,桂(去粗皮)1分,麝香少许(别研) 。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一切风齿疼痛 。
【用法用量】以绵裹置于痛处咬之,勿咽津液 。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巴豆1两(不去油,只去皮心,烂研),大麦蘖2两(炒微黄),神曲1两(炙微黄),香墨半两 , 礞石1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 。
【制法】上为末 , 用头醋1碗于锅内,先入巴豆,煎2-3沸,后入诸药 , 煎令稠,可丸即丸,如麻子大 。
【功能主治】久厌食 , 症块不消 。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 。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别名】三圣丸
【处方】巴豆3枚(去心皮,熬) , 杏仁7枚(去尖),大黄如鸡子大 。
【制法】大黄治下筛,取巴豆、杏仁别捣如膏 , 和大黄,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癖结 , 心下硬痛 。
【用法用量】三圣丸(《普济方》卷一七五) 。
【注意】忌生冷、油腻 。
【摘录】《外台》卷十二引《广济》
通过上面的关于巴豆丸的介绍 , 相信大家都对巴豆丸有了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认识,大家可以在医生的叮嘱下,按照合适的量服用,这对于健康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