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2、东吴政权统治阶级的集体腐化
孙权本身已经无法算上一个优秀的君主,但之后继位执掌大权的孙皓更是远远不如,直接就是暴君 。直到东吴末年之时,整个东吴内部的剥削压迫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
为了征收更多的赋税,东吴政权不仅沿用了西汉时期汉武帝用来的筹措军费以对抗匈奴的“算缗”等严苛措施,极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顾天灾等特殊情况仍然照旧收取赋税的行为也对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 。
对于那些无法收取足够赋税的官吏,孙皓则采取了同样堪称残忍的措施,“会稽太守车浚,湘东太守张詠不出算缗,就在所斩之,徇首诸郡” 。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吴内部民生自然陷入了水深火热当中 。
另外,正是由于身处乱世,东吴虽然本身已经失去了同曹魏政权彻底抗衡的资本,但军备措施却依然需要做足,这导致当时东吴百姓的徭役也颇为繁重 。
而徭役繁重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大量士兵的死亡,失去主要劳动力的家庭也往往会在不久后便走向离散,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
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有过不少正义的官吏对孙皓的一系列措施提出过质疑,但最终却只落得个凄惨的下场,东吴的政治环境也因此愈发恶劣,呈现出一片腐败黑暗的局面 。在这种社会黑暗、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东吴国内也开始爆发多次农民起义 。
对于东吴政权内部的农民起义,我们需要分前后两个阶段来看 。在东吴前期的农民起义,其主体是江南地区本地的土著居民,也就是在当时被华夏称为“山越”的广大少数民族 。
他们之所以会发动大规模起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无法忍受汉人的同化措施,是属于扩张者和原住民之间的冲突,这自然难以避免 。而在后期,农民起义的主体参与者则成为了广大普通农民,其参加的原因正如前文所说——生活难以为继 。
文章插图
也因此,相比于前期的农民起义,后期的农民起义无论是在规模、范围还是在寓意上都要远远大于前者,对东吴政权稳定性的破坏力度自然也相对应的提高 。
3、时局的变化要求东吴统治者加大力度剥削民众
在孙权掌权时期,东吴内部在军事上所采取的制度主要是屯田制 。在这一制度下,不仅广大屯田军民能够获得基本的物资补给,有效维系了社会稳定,同时对巩固边疆地区的稳定来说也有着重要意义,它的实施在中国历史上也较为多见 。
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屯田制在东吴地区内的实施却陷入濒临崩溃的境地 。随着蜀汉的灭亡,东吴外部所受到的军事压力大幅度提高,这迫使其不得不花费更为巨大的代价来填补长江上游防线的空虚 。
同时,东吴后方的交织、九真地区也相继失去,整个东吴因此陷入“日南孤危,存亡难保,合浦以北,民皆摇动,因连避役,多有离叛”的危急境地 。
在这种情况下,东吴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不得不对国内民众采取更为极端的压迫方式来获取足够多的资源来加强军事防御,而原先在屯田制当中享有较多优惠的士兵在生活上也陷入极端窘迫的状态 。
他们不仅需要承担耕田劳作、抵御外敌的繁重责任,同时还需要忍受统治者的剥削压迫,各种杂役工作也是由他们来进行 。
久而久之,他们能否维持日常的生计都已经成为问题,更遑论抵御曹魏政权的进攻,东吴的军事力量自然进入空虚的状态 。这不仅仅是整体国力的差距,在人心以及政权的号召力上,东吴已经陷入了绝对的下风,只待曹魏大军一到,他们必定难以抵抗 。
文章插图
三、总结
总的来说,东吴政权之所以会最终走向灭亡,除了其本身在整体国力上就远远不如曹魏外,主要还是在于其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 。
在统治者的残暴措施下,东吴国内的民众早已过的是水深火热,这不仅极大削弱了东吴本身所拥有的力量,同时也使整个国家的民众对其归属感大大下降,整个社会风气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 。
当然,相比于曹魏内部的司马氏来说,东吴即便国内再如何混乱,其政权却并未发生更迭,这也可以算是他唯一强过曹魏的点了 。
参考资料:
《东吴政权灭亡的基本原因》——章振华
【东吴作为三国时期的一部分 东吴是怎么灭亡的】
- 刘长作为汉文帝的弟弟 汉文帝为何容不下他
- 在整个三国时期,为什么说曹操可谓是关羽的知己?
- 作为傅家的小姐,傅秋芳复制了贾迎春怎样的悲剧?
- 三国疑云:权臣董卓为什么要暴晒汉武帝的尸体?
- 三国名将中排名在关羽之前的典韦是哪里赢了他
- 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为什么没能即皇帝位?
- 7岁金毛怎么养
- 在孙策临死前,他为何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
- 王进作为第一个被高俅迫害的人,为什么却没有了后续?
- 对于接班人的问题,姜维为何不是诸葛亮的第一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