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荆州名人也出过不少 。如西汉末年绿林农民起义军领袖王匡、王凤(均为京山人)、东汉王朝的创始者刘秀(今枣阳西南)、最早撰著楚辞完整注本《楚辞章句》的东汉文学家王逸(宜城人)、历任三公事六帝的东汉大臣胡广(华容人,今监利),等等 。一些在南郡任职的郡守,通过办学为荆州培养了不少人才 。如著名的东汉大儒马融任南郡太守时,常坐高堂之上讲学,男、女弟子兼收,用一幅绛帐相隔,被后世称为我国最早的男女同堂学校,其讲学处称作"绛帐台",今遗址尚在 。马融在当时的名声很大,著名大学者卢植、郑玄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荆州讲学,听讲者十分踊跃 。
汉末,赤壁之战前最后一任荆州刺史刘表,也是个喜好办学的人 。当时,北方战乱不息,荆州相对安定,数以千计的北方文人学士前来荆州避乱,使荆州代替都城洛阳一时成为全国学术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宋忠、司马徽等著名古文经学家为代表的荆州学派,与黄河流域郑玄学派的今文经学相抗衡,在当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今文经是汉代学者所传述的儒学经典,古文经则是先秦写成由汉代学者训释的儒家经典 。刘表办学,着重就是传播古文经学 。他组织群儒集体编写了五经教本,并广泛搜集动乱中大量流失的各类图书,使荆州藏书成为全国之冠。当时的荆州,文人云集,群星璀璨,所谓"士之避难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并非夸张之词 。由北方前来避乱的著名人士中,有"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被推为七儒宗之一的邯郸淳、"博学多通"颍容、"少有才辩"的祢衡以及第一流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等 。早先客籍荆州的除司马徽、诸葛亮外,还有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徐元直(又名徐庶)、孟公威、石广元等 。荆州本籍名门望族则有庞德公、黄承彦(诸葛亮岳父)、马良、杨仪、习祯、蒯越等 。
战争的胜负,立国的成败,决定的因素在人 。广揽人才,是曹、刘、孙扩展自己竞相争雄的一个共同特点 。荆州作为人才荟萃之地,更加为他们所看重 。当时集合在他们周围的人才中,都有来自荆州的文臣武将,而又以刘备集团中来自荆州的本籍与客籍人士最多 。刘备除三顾茅庐在荆州请出诸葛亮外,还先后得到了一大批荆州人成为蜀汉的骨干力量,如协助刘入川的军师中郎将庞统、与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的董和、敢于向后主进谏过失抑制宦官黄皓的董和之子辅国将军董允、与董允齐名深为诸葛亮器重的大将军费一 、曾与诸葛亮结为兄弟的侍中马良、因失掉街亭被处斩的马良之弟马谡、诸葛亮身殁后统领大军回成都的中军师杨仪,还有夷陵之战中唯其营垒独存的蜀将向宠以及安远将军邓方、巴西太守向朗、广汉太守辅匡、蜀太守董恢、刘备主簿殷观、关羽主簿廖化等,都是荆州人 。曾劝诸葛亮不必亲自校改公文、每事必问的主簿杨颙,也是荆州人 。《三国志.蜀书》入传人物中,属于当时荆州及由荆州跟随刘备的人士,这些当时的荆州名人计有20余人 。而这些人的力量集合起来,无疑就是支持刘备称帝最大的靠山,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汉末荆州文人:支持刘备称帝最大的一股政治力量】
-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只有宦官能够对抗文官集团
- 谁大意失荆州歇后语 谁大意失荆州 大意失荆州歇后语
- 在汉末三国时期,除了诸葛亮外还有哪些有外号的人?
-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 吴景:东汉末年将领,依附袁术后东归孙策
- 刘备“借”荆州真的是占有荆州吗?其实是“三分荆州”
- 魏蜀吴三国先后占领荆州,荆州有哪些特殊呢?
- 东汉末年名将徐荣之死:一代将星如何陨落
- 关羽失荆州的七大主要原因:并不仅仅是大意
- 关羽大意失荆州背后的三大秘密:失败不止因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