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除了皇后,还有谁与康熙同葬景陵?( 二 )


康熙看到赫舍里难产生下的儿子胤礽,心情是很复杂的,既恨他夺走了发妻的性命,又心疼他跟自己的一样早早的没了母亲,甚至比自己还惨,刚出生便没了生母 。
康熙便将自己对赫舍里皇后的爱全部都转移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在胤礽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就将其封为皇太子,而且还亲自教育 。
至于爱妻赫舍里,在赫舍里病逝的时候康熙还没有修建帝陵的打算,但是为了让爱妻早日入土为安,康熙在三藩还做乱的情况下,下旨提前在孝陵的附近找寻一块万年吉地,先修建地宫其他的建筑可以暂缓,让皇后能得以早点入土为安 。
康熙二十年地宫终于修建完成,孝诚仁皇后与孝昭仁皇后一同被葬入景陵 。
那么,孝昭仁皇后又是怎么回事呢?为何会跟孝诚仁皇后一起入葬呢?
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其实福分也挺浅的,年纪轻轻便病逝,而且并未为康熙留下一儿半女,可见康熙对孝昭仁皇后有尊敬但并无宠爱,当然这也跟孝昭仁皇后的出身有关系 。
并不是说孝昭仁皇后的出身不好,孝昭仁皇后出身于勋贵家族钮祜禄氏家族:
祖父是额亦都:大清开国五大功臣之一;
父亲是遏必隆:康熙的辅政大臣之一 。
可以说是满门荣耀,所以孝昭仁皇后年幼时期便被选入宫中,册封为妃子 。

历史上除了皇后,还有谁与康熙同葬景陵?

文章插图
在大清初期,也包括康熙初年,后宫的妃嫔制度并不健全,并没有我们在《甄嬛传》以及《延禧攻略》中看到得那样有非常健全的妃嫔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 常在以及答应,还有最低的一等为官女子,一般身份低微的宫女被宠幸以后会从官女子开始算起 。
康熙初期,后宫的废妃嫔等级还比较简单:皇后、皇贵妃、贵妃、妃、福晋、小福晋、庶妃
比如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因为出身一般,刚入宫的时候只是一个等级比小福晋还低的庶妃而已,若不是康熙登基称帝,或许佟佳氏在历史上并不会留下太多的痕迹 。
而孝昭仁皇后刚入宫便是妃位,可见高贵的出身确实对其非常有帮助;当然与一入宫就是皇后的孝诚仁皇后无法相比,毕竟孝诚仁皇后是孝庄为了制衡鳌拜而亲自挑选的孙媳妇 。
而钮祜禄氏出身并不差,之所以没有被直接册封为皇后,其实跟自己的父亲遏必隆有很多的关系:遏必隆虽然是顺治帝为康熙留下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一,但是遏必隆并没有父亲额亦都那般英勇善战,相反胆小懦弱,而且在强势的鳌拜面前,选择依附于鳌拜 。
鳌拜独断专行,甚至矫旨诛杀大臣,遏必隆作为顾命大臣,并不加以阻止而且也不加以弹劾,只是选择明哲保身 。康熙八年康熙将鳌拜除掉以后,自然不会放过曾经依附于鳌拜的遏必隆 。康亲王杰书等人遵康熙旨意对遏必隆议罪,商议的结果是遏必隆一共十二大罪状,应当被处死,并削掉其太师之位 。
但康熙并没有将遏必隆处死,而是免了他的重罪,只是将他太师的职位给革除,原先一等公爵的爵位由其子承袭 。康熙对这位国丈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若当初遏必隆能态度强硬一些,坚决站在康熙这边的话,我想康熙发妻的位置真可能是钮祜禄氏的 。
“遏必隆因无结党之事,所以免其重罪,但是革去太师之职及后加公爵,其原有一等公爵,仍准留与伊子” 。
而且孝昭仁皇后还有一层身份:是鳌拜的义女 。康熙如此憎恨鳌拜,作为他的义女康熙不喜欢是很正常的 。
但历史并不能假设,不过到了康熙十六年钮祜禄氏被康熙册封为皇后 。而康熙之所以选择将钮祜禄氏册封为皇后,而不是自己更加心仪的表妹佟佳氏(后来的孝懿仁皇后),其实是孝庄的意思 。
孝庄太皇太后之所以一再催促康熙将钮祜禄氏立为皇位,跟当时大清的局面有关,也就是说孝庄完全是为了朝政考虑 。作为一国之君,朝政永远都比感情重要 。
而且虽然遏必隆被康熙惩处,但遏必隆背后的家族—钮祜禄氏家族在大清的影响力还在 。
从康熙十二年开始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开始作乱,朝廷便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平叛之乱 。康熙为了满洲贵族内部的团结,便听从孝庄太皇太后的意思,将钮祜禄氏封为皇后 。
钮祜禄氏被封为皇后以后,确实也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她主动请求康熙为自己的家父遏必隆修建家庙,康熙同意了,而且亲自撰写庙文 。康熙之所以如此重视为国丈遏必隆修建家庙的事情,是因为通过此举,告诉满洲老贵勋们,朝廷没有忘记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