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大案胡蓝案:《逆臣录》是如何罗织罪名的?( 二 )


于是,一张陷人于法的罗网悄悄地向蓝玉袭来 。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八日,早朝时,锦衣卫指挥蒋某突然控告蓝玉谋反,说他勾结景川侯曹震等公侯,企图趁皇帝到郊外举行“藉田”仪式时,发动兵变 。蓝玉当场被拘押,次日,连同家属一并处死 。被蓝玉株连处死的高官,有公爵1名,侯爵13名,伯爵2名,连坐处死的功臣及其家属达15000人 。朝廷专门公布《逆臣录》,以显示“蓝党”谋反证据确凿 。其实全是诬陷不实之词 。朱元璋要处死骄横跋扈的蓝玉,就如同处死胡惟庸一样,易如反掌 。但是要株连一个庞大的“蓝党”,必须罗织“谋反”的罪状不可 。然而《逆臣录》编得仓促,漏洞百出,反而露出了罗织罪状的马脚 。
《逆臣录》搜罗了近千人的口供,唯独没有凉国公蓝玉、景川侯曹震的口供,也就是说,这两个主犯根本不承认“谋反” 。据野史记载,蓝玉不仅为自己声辩,而且没有诬攀其他人,所谓“蓝党”完全是凭空虚构的 。
细细翻看《逆臣录》,当时罗织罪状的伎俩实在拙劣得很 。由于审讯者心思不够细密,留下了许多破绽 。比如,一个证人蒋富招供:蓝玉出征回来,在酒席上对他说:“老蒋,你是我的旧人,我有句话和你说知,是必休要走了消息 。如今我要谋大事,已与众头目们都商量定了,你回去到家打听着,若下手时,你便来讨分晓,日后也抬举你一步 。”这个老将是蓝玉家“打渔网户” 。另一个证人张仁孙招供:蓝玉对他们说,要成大事,吩咐他们置备军器,听候接应,日后事成都让你们做大官 。这个张仁孙是乡里的染匠 。蓝玉身为统领三军的大将军,如果要谋反,断然不可能和无足轻重的“打渔网户”、“染匠”之流去商量 。《逆臣录》的胡编乱造于此可见一斑 。
半年以后,朱元璋下了一道诏书:“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 。”其实杀了4万多人,功臣宿将死得差不多了,“概赦不问”云云不过是一句显示皇恩浩荡的废话而已 。
【明初大案胡蓝案:《逆臣录》是如何罗织罪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