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之前,为什么没有把魏延指定为接班人?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姜维不如魏延,诸葛亮为何舍弃魏延选姜维做接班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两个原因,一个是年龄,一个是风格 。
一、年龄原因
既然说好的是培养接班人,那肯定是选择一个年轻一点的 。我们看看魏延当时是多少岁呢?
魏延,字文长,?-234年 。好尴尬,魏延的出生年份不详啊 。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推测一下 。演义中魏延是刘备从新野撤到襄阳时出场的 。
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 。
魏延有意投靠刘备,但刘备没见过魏延,也不大清楚魏延的真实意图,所以撤走的时候没招呼魏延,魏延自己也觉得挺没趣,就跑到长沙暂时依附韩玄 。赤壁之战后刘备攻略荆南四郡,魏延杀韩玄投奔刘备 。

诸葛亮临终之前,为什么没有把魏延指定为接班人?

文章插图
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 。
史书《三国志》魏延传,并没有记录这两件事,魏延出场是跟刘备入川时开始的 。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 。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
【诸葛亮临终之前,为什么没有把魏延指定为接班人?】就按史书情况算,刘备入川是公元214年,到公元234年,魏延为刘备势力效力20年 。
一个成熟的有部曲的武将,年龄不会在20岁之下 。再加上5年后,刘备打下汉中,选择汉中守将指定了魏延 。如果魏延年龄太小的话,估计刘备也不敢安排魏延镇守汉中 。
所以魏延214年出场时,30左右是最合理的 。这样算的话魏延死时是50+ 。和诸葛亮的年龄差不多,甚至有可能比诸葛亮还略大 。
诸葛亮培养接班人会选择一个年龄和自己相当甚至比自己还略大的人吗?显然不会,再说了魏延是个成熟武将,久经战阵,也不需要诸葛亮的培养 。
诸葛亮临终之前,为什么没有把魏延指定为接班人?

文章插图
我们再看看姜维,姜维的生卒年份很明确,是公元202-264年,姜维刚投蜀国时也就是20多岁,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时才32岁 。正是一个武将成长学习的大好时光 。再加上他一贯出色的表现,非常适合做诸葛亮的衣钵传人 。
另外诸葛亮死后从他指定蒋琬和费祎做丞相(后来刘禅取消的丞相这一职位)来看,诸葛亮的意图是自己死后蜀国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不再北伐了 。事实上蒋琬、费祎执政期间还真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北伐 。就这么修养几年,军事接班人如果年龄太大,能熬到再次北伐的一天吗?
二、风格不一样
刘备夷陵之战的惨败,蜀国成了三国中最弱的一方,本钱非常小,诸葛亮北伐不敢用太过凶险的方案,一旦失败大批的损兵折将是诸葛亮承受不起的 。所以诸葛亮在用兵上,非常小心谨慎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一生谨慎,不肯弄险” 。
魏延用兵和诸葛亮的风格完全相反,魏延认为蜀国最弱,就这么按部就班难有作为,不如冒点风险,风险越大,回报也越大嘛!第一次北伐他就提议分兵两路,自己带5000精锐5000运粮兵,从子午谷突袭长安 。
诸葛亮临终之前,为什么没有把魏延指定为接班人?

文章插图
这个计策如果成功,回报是非常大的,卡住长安,雍凉一代就可以慢慢吞掉 。当然风险也很大,一方面魏延未必能成功,另外一方面魏国不会轻易放弃长安,肯定会硬拼,弄不好魏延就会折在里面,蜀国还得和魏国拼人,折腾不起 。所以诸葛亮没有同意魏延的建议,而是按照自己循序渐进的方法 。方案驳回,魏延心里不大痛快 。
诸葛亮知道魏延一旦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不试试心里肯定刺挠 。所以诸葛亮数次北伐都有意压制魏延,不给魏延太多的兵力 。诸葛亮刚去世时,魏延的兵力依旧不多 。大军撤退时,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杨仪,为此魏延非常的不服 。
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 。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