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被围困的时候,为何不派廉颇去救援?

长平之战中,由于廉颇在长平坚持以防守为主,不肯出击与秦军正面交战,惹怒了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派赵括替换廉颇,统帅赵军与秦军交战 。
秦国得知赵国换帅的消息后,也立刻换帅,用白起代替王龁 。
白起到达长平后,立刻派一支2万5千人的队伍,冲到赵军的后方,断了赵军的归路 。接着,又派出一支5千人的骑兵,插到赵军腹地,把赵军一分为二 。同时,白起又故意引诱赵括出兵 。赵括果然中计,出击和秦军作战 。但是连战数次都失败,只得退回他们所修的城堡中,等待赵国救援部队的到来 。但是,赵国一直没有救援部队到来,而城中的粮草也吃完了,断粮达到了46天 。赵括没有办法,只得强行突围 。可是他们连续冲了四五次,都没能突围成功 。最后,赵括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 。赵括一死,赵军全线崩溃,被秦军活捉了40万人 。
接下来,就是秦军对手无寸铁的40万赵军进行屠杀(或者活埋),从而制造了震惊天下的坑杀事件 。很多人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会提一个问题,明明赵括被秦军围困,前后长达两个月,为何赵孝成王不派人去救赵括?要知道,廉颇还在国内呢,为什么不派廉颇带兵去救?
还有,诸侯国中,韩国已经被秦国打得闭声闭气也就罢了,魏国、楚国还有强大的力量,他们为何也不派人去救?最终造成赵国的40万人,全军覆灭!

赵括被围困的时候,为何不派廉颇去救援?

文章插图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为何魏国、楚国不派军前往救援 。
有人说,魏国、楚国不派军救援,是想让赵国和秦国“鹬蚌相争”,自己好“渔翁得利”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当秦国在差不多全部攻下韩国的时候,无论魏国、还是楚国,都已经明白,那时候的赵国与秦国的作战,已经不是“两虎相争”,而是羊与狼的争斗 。赵国一旦覆灭,他们的处境会更加危险 。唯有合纵,才有可能一息尚存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去救赵国呢?
其实,他们之所以不救,全是赵国自己操作不当造成的 。当初,廉颇和王龁在作战的时候失败以后,赵孝成王就想亲自前往率军攻打秦国 。不过大臣楼昌认为,就算是赵王亲自率军,也未必是秦国的对手 。不如派人去和秦国讲和 。另一个大臣虞卿则认为,秦国的目的,明摆着是想消灭赵国,讲和是没用的 。我们现在去和秦国讲和,他一定热情对待 。但是这都是他的表面文章,目的是让别的国家不来帮我们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联络魏国和楚国,让两个国家来帮忙 。
哪知道,赵孝成王不听虞卿的,听了楼昌的建议,去和秦国讲和 。秦国呢,果然如虞卿说的那样,对赵国的使者热情款待,把这个款待的信息高调张扬 。魏国和楚国得到这个信息后,秦赵之间的战争,他们自然不愿意参与了 。因为他们害怕赵国和秦国是假打,目的是图谋他们魏国和楚国 。
因此,尽管赵国被围困了两个月,魏国和楚国都一直按兵不动 。
赵括被围困的时候,为何不派廉颇去救援?

文章插图
那么,赵孝成王为何也不派兵救援赵括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
一、赵国已经没有跟多余的军队了 。
廉颇当初带了25万人在长平和秦军对垒 。后来,赵国前往替换廉颇的时候,又让赵括带了20万人去 。这样一来,参与整个长平之战的赵军,就多达45万人 。可以说,那时候赵国国内已经没有什么兵力了 。而从一年后的邯郸之战的情况也可以看出,45万人,确实差不多是赵国的全部兵力,邯郸之战,甚至要征集少年和老者来参军,才能和秦军作战 。
二、赵军之败在于断粮 。
赵军那时候还有40多万人(本来一共45万人,打死了一些,还剩40多万) 。这40多万要是和秦国正面决战,也未必就打不过秦国 。但是,赵括带兵去长平的时候,带去的不是粮草,而是兵马 。恰恰在这时候,白起派了2万5千人插到赵军的后方 。这2万5千人其实就是断赵军粮道的 。有可能是把赵军的粮草给烧毁了,有可能是抢夺了,总之,粮草没有及时送到长平 。长平本来有25万人吃粮,又去了20万,粮草肯定就不够 。没有了粮草,赵军军心就乱了,又饿着肚子,最后自然打不赢了 。
三是秦国抵挡住了赵国的救援部队 。
赵国当时肯定是派了些人前往救援的 。但是秦国知道后,提前在全国征集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给他们进爵一级,让他们前往赵军的后方,抵挡赵国的救援部队 。
赵国的救援部队本来就弱,又有可能带着粮草,有所顾忌 。而另一边的秦军,虽然年龄也不大,但是因为都被进爵一级,因此个个精神百倍,由此,他们完全挡住了赵国的救援,最终让赵括成了缺粮的孤军 。走投无路的赵括,孤注一掷地突围,最终自己被杀死,40万将士也被坑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