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紫禁城:故宫火灾的首要凶手天安门也难幸免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雄伟壮丽,华美绝伦 。但是,也由于采用大量木柱支承巨大的屋顶,而周围门、窗既全用木材,一旦着火,特别易造成“火烧连营”之势 。其中,雷击是火灾最主要的起因 。时人称其为“天火” 。
屋顶的吻兽是避雷针吗?

1406(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这项工程共用了14年,建房屋9999间半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 。然而,次年即因雷击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
北京的雷电天气,始于惊蛰终于秋末 。因此,雷击火灾多发在公历6至8月间 。雷电击中木质房屋而酿成大火 。在现代社会,可以用避雷针防止雷击,但数百年前的古人并是没有这种设备的,因此天火的屡屡发生几乎无可避免,且常常一发而不可收拾 。
不过严格来说,中国人其实早在近千年前就已发明了避雷针的雏形 。湖南现存的宋代慈岳寺塔重建于公元1100年左右,自塔顶有6条铁链沿6个角垂至地面上一定高度,用以防止雷击损坏;有的古塔还将这些铁链沉入水井,实现良好接地;中国古代屋宇顶上的吻兽、龙嘴伸出的舌须,有的用铁链或铁丝通至地下,这些都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 。但在古代由于缺少更加科学的计算、分析,所以原始的避雷针并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因而也并未被广泛采用 。
不过,这一设计仍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公元1688年,有一位名叫戴马甘兰的法国人来到中国旅行 。虽然有关他在中国的具体信息已无从考证 。但从他写的游记《中国新事》,却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

“中国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头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一条细的铁丝,直通地下 。这样巧妙的装置,若遇雷击电流,就从龙头沿线 下引地底,房屋不会遭到破坏 。”
在外国人的眼中,屋顶上吻兽成为了中国古代的避雷针 。如果吻兽真的具有避雷功能,那将比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早了 近一个世纪 。不过,园林古建技术名师郑晓阳专门辟谣说:
“这个吻兽绝对不是避雷针 。”
在古建专家眼中,屋顶上的吻兽只具有装饰和等级象征的作用,并不是传说中的避雷针 。通过 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许多独特的建筑技巧可能已经失传,或许真的有避雷吻兽存在 。但在紫禁城的历史记录中,并没有发现古老避雷装置 。
雷击引火曾让朱棣十分惊恐

但是,这些原始避雷针的作用并不显著 。在故宫,有记录的雷击引发的火灾约有34起 。最早有记载的,是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四月八日的火灾 。故宫三大殿因遭雷击引起火灾,大火熊熊,势不可挡 。学府秘阁邻近三大殿之一的奉天殿(即今之太和殿)亦被殃及,其时,大学士杨荣率领300名勇士将御书、图籍抢运至东华门外,幸未被毁 。而明成祖朱棣却十分惶恐,认为这场大火是老天对他的惩罚,起火当天就到太庙和社稷坛祭祀,祈求祖宗和上天保佑 。
【雷击紫禁城:故宫火灾的首要凶手天安门也难幸免】但是上天和祖宗并未保佑朱棣的一片“诚心”,在这场大火之后的十几年时间内,宫内几乎年年失火,所以,故宫三大殿直到19年之后才重新修复 。然而,这次修复之后才过了3年,也就是公元1443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奉天殿又一次遭雷击起火 。幸亏这次大雨倾盆,将大火浇灭 。

作为紫禁城标志之一的天安门也遭受过雷击 。《明史·五行志》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