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什么意思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意思是:
知道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却保持着柔弱的品性,而安于卑下的地位,却不背弃高尚的品德,就能恢复到无求无欲的最初状态 。
文章插图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 其 雄,守 其 雌
一、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
故大制不割 。
二、各家之解评析及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越是自己雄强刚猛,越是要守得住雌柔安静,就像山间低凹的溪水一样 。像溪水一样,那规律性的德就不会失去,就像复归于婴儿的品德 。越是内心有光明和信念,就越能不在乎别人黑自己或是自黑,这就是能领导天下的支点 。有这个支点,那最高的品德就不会出现偏差、错误,复归于无穷无尽的智慧 。越是懂得自己的荣誉,被羞辱时就越能守得住,就像善于处下的山谷一样 。像山谷一样,那常德就会越充足,就像返朴归真一样 。像圆木分散则成为各种器物,圣人善用各种器物所以成为百官之长 。懂得大制作的人,不会去把原材料分割成细细碎碎的,所以说,最好的政治体制是统一的,不是割裂的 。
2、南怀瑾《老子他说》
(1)知其雄,守其雌”是生理上的修养:这里说的雌雄,就是阴阳的意思 。“知其雄”,雄是阳性,代表了开发、光明,放射四方 。雌性代表的是黑暗、宁静、收敛、保守 。雄是动的,雌是静的 。所以,修道的人,工夫做的是静态,但要懂得阳的一面,才能开发无穷尽的智慧 。“为 天 下 溪”说明胸怀要像大海一样又广阔又谦下 。不离动静之间,一动一静,都有道的作用,能够“常德不离”,最后的成功是“复归于婴儿”,心性刚强慢慢变成心念柔软,身体也到达“软地” 。自身修道要把阴阳调配好,才可以到达如婴儿般的柔软境界 。这中间第一是讲生理上的阴阳调配,第二是讲心念上的善恶 。
文章插图
(2)“知其白,守其黑”是心性上的修养:善业善行叫做白业,恶业恶行叫做黑业 。能够无妄想,无分别,就是至善之念,也就是儒家所讲的“人欲净尽,天理流行” 。这是白业,不起分别 。“守其黑”,黑业守他做什么?这个意思是说,不会去动丝毫恶业的念头 。“为天下式”,是心理行为的标准,是至善无恶 。心理的修养达到“人欲净尽,天理流行”时,起心动念上不会有错,念念起来都是善念,与天心相吻合 。中国文化上讲“天心仁慈”,天心是至善,“复归于无极”,最后归到恶念净尽,善念亦不动,这个就是所谓无极,是至善了 。
(3)知其荣,守其辱”则是行为上的修养:大家都晓得胜利是光荣的,大家都想胜利 。光荣后面就是不光荣,有成功,一定就有失败 。要知道自己的本来,自己平常自然的面目 。“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他的常德足了,品性行为能够得上“朴”,就是归到最原始朴素的英雄本色了 。真正有高度修养的人才是朴实无华的 。这就是“复归于朴”的道理 。
(4) 朴实无华,那是最为重要的,不管是心理、生理,或者是行为上,都要修养到“朴实” 。不加妄念是基本的修养 。人性本来就很朴实,所以不朴实的人,是被后天环境污染的结果 。能够把这些污染去掉,回归到本来的朴实,那就是“道” 。“朴实无华”散解了以后,就变成物质文明的兴起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圣人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创建了一种政治制度,那个制度是没有制度,没有法律,也没有道德的 。但人人都自然守法,并不要法律来约束;人人都不必讲道德,自然合于道德的标准 。所以,“道法自然”,那个社会,本身就是道德,这就是所谓“大制不割” 。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谁说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出自哪里
-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 凤凰是神话中的一种神鸟雄鸟为凤 雌鸟为凰 凤凰是神话中的一种神鸟其雌鸟是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意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