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代火器:火炮威力强大致朱元璋远扩城墙

明朝守城第一器是何物
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一文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 , 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 , 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但如果鲁迅先生了解了明朝火器也许就不会这么看了 。
明朝是中国古代把火器使用到最极致的年代 , 火器的种类纷繁多样 。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师贺云翱告诉采访人员 , 明朝的火器在当时的世界是数一数二的 。明朝的火器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 一类是燃烧性火器 , 比如火箭、火球等;一类是爆炸性火器 , 比如地雷、炸弹等;还有一类是管形射击火器 , 就是枪和炮这些火器 。
明朝有一种叫万人敌的燃烧性火器 ,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称赞它是“守城第一器” 。这种火器是用泥制成的 , 周围留有小孔的空心圆球 , 晾干后装填火药 , 并掺入有毒物质 。当敌人攻城时 , 点燃引信 , 抛到城下 , 火焰会四面喷射 , 并不断旋转 , 烧灼敌军 。因为它制作简单 , 取材又方便 , 又有杀伤功能 , 所以才有此称号 。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潘仁明告诉采访人员 , 古代火器主要都是利用黑火药的燃烧作用来制作武器 。黑火药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 主要成分是硝石和硫磺 , 将这两种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 , 再加入其他一些辅助成分 , 点燃后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 , 生产高温气体 , 公式如下:2KNO3 + S + 3C = K2S + N2 ↑+ 3CO2 ↑ 。黑火药对火花和火焰敏感 , 点燃后火焰的传播速率较快 。燃烧时能释放出大量的高温气体 , 并产生很多炽热的固体颗粒 , 形成大量的烟 , 能造成一定迷惑作用 。
明代的火铳兵 , 他手持的三眼铳创制于明嘉靖年间 , 连射性能好 , 且实用性高 , 广泛引用于明骑兵和神机营部队 , 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 。但此铳精度不高且二次装填(三发后装填)不便 , 逐渐被明军广泛装备的鸟枪和弗朗机等火器替代 , 但因其功能的特殊性(连射 , 可当锤)明末骑兵确依然大量装备 。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出宫而走 , 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铳 。明朝使用最多的火器是什么
贺云翱告诉采访人员 , 在明朝 , 使用最频繁、产量最大的就是火铳了 。堪称明朝时期的头号火器 。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明朝火铳也是南京制造的 , 是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宝源局”制造的一把铜铳 。身长就有44.2厘米 , 口径是2.2厘米 , 重量是2斤12两 。
火铳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元朝 , 比西方早数十年 。火铳在明朝运用得最广泛 。这一时期的火铳 , 还没有枪和炮的区别 , 如果想使用轻便 , 就造得小一点 , 如果想增大威力 , 就造得大一点 。而通常大一点的叫火铳 , 小的就叫手铳 。两者后来渐渐发展为不同方向 , 大的往炮发展 , 小的往枪发展 。
但不管大的火铳还是小的手铳 , 其基本构造都是一样的 , 由前膛、药室和尾銎(qiong)三部分构成 。其中药室部分隆起 , 上有火门 。发射时 , 先把火药从铳口装进药室 , 再塞入用木头做成的马子 , 用来闭气 , 然后将子弹装入前膛 , 用火绳通过火门点火 , 点燃药室里的火药 , 火药燃烧生成大量的高温气体 , 就可以将前膛的子弹推射出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