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月食,月食是怎么形成 月食的形成 月食的形成原理( 二 )


食季我们现在知道了日食月食的出现,并不是每个朔和望都会有,还需要符合三者成一线这个要求 。
而需要同时满足朔望、三者一线这个条件是非常严格,主要是因为月球绕地球的公转面并不贴合黄道面(黄道面,就是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面),而是与黄道面存在一个5度左右的夹角 。

什么叫月食,月食是怎么形成 月食的形成 月食的形成原理

文章插图
因此想要日食月食的条件符合,关键点就是看月球轨道面与黄道的交线是否能和日地连线大致重合,而大致重合的这段时期就被称为食季,可见日食月食还真不是你想要有就能有的 。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考虑这样一幅场景,月球以一个与黄道存在夹角的轨道平面绕地球公转,同时地球又在绕太阳公转,这样一圈下来,理论上应该有两次交线与日地连线重合的机会,因此那两段时期内,如果正好能碰上月球处于朔和望期(新月、满月期),那么就会有日食和月食的出现 。
可能一些朋友在这时候会有一种错觉:就像一年四季一样,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对应的月份永远是三、六、九、十二(不考虑地球进动),那食季的出现是否也是每年的固定两个时候呢?
什么叫月食,月食是怎么形成 月食的形成 月食的形成原理

文章插图
还真不是这样,由于月球除了受地球引力影响之外,也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虽然没有地球引力那么有控制力,但就是在这微弱的影响下,月球轨道的方向也在时刻改变,因此月球轨道与黄道的交线,和日地连线的重合,并不会定时出现在某个时间段内 。
每两次重合的时间间隔约为346.6天,称为一个食年,相比于一整年365天要少个十来天,因此食季的出现时间一直都在变动 。
并且值得注意的一点,食年与朔望月的存在会导致日食月食有一个循环周期,这个周期长度大约为19个食年,每次这个时间点,太阳、地球、月球都会位于一个相同的位置,日食月食就这样循环下去 。
各种类型的日食月食到目前为止,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日食月食能够出现的大条件,然而还剩下一个小问题,分属在日食月食下面的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全食、月偏食、半影月食又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相比于之前讲解的内容就容易许多,我们首先来看月食类型
月食指的是太阳光将地球的影子照射到月球表面,之后月表反射光进入人类眼中,出现一个在短期内面积变化的月球相,有两种类型的月食,一个叫月全食,一个叫月偏食 。
所谓月全食,就是指月球整体进入了地球影子内部,显而易见,月球由于失去了阳光照射,其自身的面目自然不会被人类看到,不过由于地球大气的存在,部分太阳光会被折射到月球表面,而光线在大气传播过程中,会产生瑞利散射(夕阳晚霞就是这个原因)
波长较短的光波会被改变传播方向,只留下长波光照射到月球表面,而我们知道长波主要意味着红光,因此在月全食期间,月球表面会被”染“红 。
至于月偏食,则更加容易理解,就是月球整体没有完全进入地球影子,从而月球表面只有部分区域出现了阴影,这种状况也可以理解为月球没有和太阳、地球完全排成一线,这也就是之前为什么说排成一线是个定性讲法,应该叫大致成一线 。
而半影月食则是月球没有进入本影区,而处于半影区,这时候仍然可以看到整个圆面,只是要比平时暗淡一些 。
什么叫月食,月食是怎么形成 月食的形成 月食的形成原理

文章插图
日食相比于月食,则要复杂一点点,由于日食是月球遮盖住太阳的光芒,而月球的体型原本就比地球小,因此日食表现在地表的范围就比较小(月食是半个地球的人都可以看到)
考虑到月底距离、日地距离、月球尺寸以及太阳尺寸,这二者在我们的视觉上所占据的面积基本是一样大小,因此当三者连成一线时,就会出现一种叫做日全食的日食现象 。而日全食现象最能体现日食的表现范围要明显比月食小,如下图所示:
什么叫月食,月食是怎么形成 月食的形成 月食的形成原理

文章插图
日全食出现在本影覆盖的地表区域,并且某一时刻地球表面能够看到日全食的区域直径不会超过270公里,而其余受半影覆盖的区域,则看到的是日偏食 。再考虑到地球自转等因素,这个日全食本影覆盖的区域,几分钟就要更新一个,因此你站在地表某处观察日全食,顶多持续六七分钟,之后就变成日偏食了 。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日食发生时,月球离地球的距离远了一些,那么本影就不会覆盖地表,因此看到的就只能是日环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