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古代亲子鉴定:如何滴血认亲?真的可靠吗?( 二 )


“滴血认亲”在中国传统戏剧里很常见 , 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
在三国人谢承写的《会稽先贤传》里 , 鲁迅先生辑录的《会稽郡故书杂集》收录了这则故事 。大略云:陈业的兄长渡海殒命 , 同船死者五六十人 , 因尸体腐烂无法辨认 , 陈业想起“亲者血气通”的古语 , 便将自己的胳膊划破 , 让血滴在他认为是兄长的尸体上 。结果 , 血很快渗入骨内 , 据此陈业得以辨认兄尸 。其他死者家属纷纷效仿 。
滴骨验亲和合血法 , 按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 , 都缺乏科学依据 。骨骼无论保存在露天地 , 还是埋藏在泥土中 , 经过较长时间 , 一般情况下软组织都会经过腐败完全溶解消失 , 毛发、指(趾)甲脱落 , 最后仅剩下白骨化骨骼 。白骨化了的骨骼 , 表层常腐蚀发酥 , 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会浸入 。而如果骨骼未干枯 , 结构完整、表面还存有软组织时 , 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会发生浸入的现象 。因为人类的A型、B型血是能够溶合在一起的 , 如果以所谓的“合血法”检验两名分别是A、B血型的人 , 其血液虽能溶合却没有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