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满江红》到底是岳飞所写?还是明人伪作?

迄今为止,还没能找到一条毋庸置疑的确凿资料来推翻余嘉锡先生提出的在明以前《满江红》词不见任何记载的怀疑 。而这一条证据恰恰是一切辨伪者论证的基石,有这块基石在,就不能轻易肯定此词 。
自近人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中提出岳飞《满江红》词真伪问题后,夏承焘先生又撰《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详加考证,断为伪作 。一些报刊又提出这一问题,讨论颇为热烈 。略览众文,以认为此词是伪作者居多 。但综其主要论据,仍未出余、夏二先生之文 。即第一,《满江红》词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以前不见任何记载;第二,词中“踏破贺兰山缺”与南宋抗金地理位置不合 。众文一出,似有定论之势 。然而笔者认为仅凭如上论据,把此词断为伪作,不免有证据不足之憾,难消疑问 。以下试举三点 。
一、从《满江红》词本身看
在本词中,成为辨伪者论据的主要有两句,即“踏破贺兰山缺”和“三十功名尘与土” 。先看“贺兰山”句 。夏先生指出:“岳飞伐金要直捣金国上京的黄龙府,黄龙府在今吉林境,而贺兰山在今西北甘肃,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地区,这首词若真出自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背如此 。”
然而,这实在是不足为据的 。不妨先依辨伪者所言,暂且把此词当作明代人的伪作 。那么就一般作伪规律来讲,作伪者最起码应把伪作搞得合情合理,不悖史实,才能达到惟妙惟肖、真假难辨的伪托目的 。然而此词中为何又有这样一句与南宋抗金地理位置不合的“踏破贺兰山缺”呢?这岂不是一个大而又大、显而又显的漏洞?所以说,词中的“贺兰山”句,还是释为泛指北方为妥,这与我国古代用“匈奴”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是一样的写法 。
再看“三十功名”句 。夏先生在1962年9月《浙江日报》发表的《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认为“三十功名尘与土”,与岳飞身世不合,他说岳飞二十五岁至三十五岁时正为宋高宗所倚重 。又有人说“三十功名”是岳飞“以三十建节”自夸,而“尘与土”又很自矜,认为像这样在诗词中用
自身的典故少见 。其实这更不足为据 。因为“三十功名”既可以理解为岳飞隐指自己的“三十建节”,也可以理解为应孔子“三十而立”之说 。而重点却不在这里,此句重点在于“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作为工对“八千里路云和月”,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指,但所要表现的却是岳飞那种在民族危难面前,把建树个人功名视若尘土的高尚品格 。这一点与史实中岳飞多次辞谢朝廷封职的记载是相合的 。关于“三十功名”句,夏先生在1979年出版的《月轮山词论集》所收入的《考辨》一文中删去了这条论据,不知是否夏先生也觉得此句不足为据?
二、从《满江红》词与岳飞其他诗词的比勘看
岳珂曾不遗余力地搜集其祖父岳飞的诗文,并将这些诗文编入《金佗稡编·经进鄂王家集》 。然而,岳珂的搜集很不完全,以致后世岳飞的诗文往往间出 。这些集外的诗文有一些出于后人的依托,但也有一部分基本可以肯定是岳飞所作 。我们只要把岳飞这部分诗词同《满江红》词比较一下,便可明显地看出相互之间的一致性 。这里略作比较,以为佐证 。例如,《题新淦萧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
此诗最早见于宋人所撰《宾退录》 。可以看出,这首诗不光在风格、内容方面与《满江红》有很大的一致性,甚至在语言上也很相似 。如“雄气堂堂贯斗牛”和“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誓将直节报君仇”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不问登坛万户侯”和“三十功名尘与土”等 。从《金佗稡编·经进鄂王家集》中收录岳飞的其他诗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如《题翠岩寺》中的“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及“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