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保卫战的过程简介:京师保卫战的战斗经过( 二 )


在武器装备的筹措方面,于谦也想尽了办法 。当时,京城军中仅有1/10的将士有盔甲,兵器也严重不足 。为此,他一方面命令工部加紧赶制,一面将南京库存兵器的2/3,共126万件调入北京,补充守城部队 。还派出人员到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头盔9000余项、甲5000余件;神枪(火枪)1.1万余杆、神铳(火铳)2万多只,神箭(火箭)44万枚、火炮800余门 。并更换了明军的战服、军旗等 。
在粮食储备和运输方面,当时,供应北京的粮食有数百万石储备在东郊的通州,可供京师军民一年的食用 。由于短期内无法将其运到北京,有人担心被瓦剌利用,主张将这些粮食烧毁 。于谦不同意 。他认为,这些粮食是宝贵的财富,是京城保卫战的重要物质基础 。如果没有粮食,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因此,它采用了一切措施运粮 。除官府征用的500辆大车昼夜运粮外,还动员百姓及官兵的家属、亲友自备车辆前往通州运粮 。并提出,对运到北京20石以上粮食的人,除运费外,另发白银一两,以资鼓励 。重赏之下有勇夫 。在于谦的督促下,运粮队伍川流不息,昼夜往返 。不几天工夫,就把通州的几百万石粮食运进京城并储备起来,从而使军心大振,也稳定了民心 。在此基础上,于谦还下令,官兵皆预支半年禄饷,众从皆欢呼雀跃 。
发动群众
在发动群众支前方面,于谦将全城军民都动员起来,备战备荒 。城内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统一编成工程队,进行训练 。筹集了大量砖石、木材、石灰、工具等,以备战时急用 。组织力量加固北京周边45里的城墙,增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阳、宣武、东直、朝阳、西直、阜成、德胜、安定9门,特别是城北的德胜门、安定门,城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把城内侧由土筑改为砖砌,并深浚了城壕,加强了城防 。同时,命令工部组织人员在城墙堞口设置门扉,在城东、西、南面城墙上绑上沙栏木,共设置门扉11000余个、沙栏木长5100余丈,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城池的防御性能 。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于谦还传檄京城周围的州县和山西、河北等地民众,拿起武器,视情况打击瓦剌军队,切断其后路 。
也先进犯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初一,瓦剌军挟持被俘的明朝英宗皇帝大举南下 。一路经宣府进攻居庸关,从京师正面吸引明军 。也先亲率主力3万人经大同进攻紫荆关,迂回京师 。
十月九日,在投降的明太监喜宁的帮助下,也先攻占紫荆关,挟持英宗经易州、良乡、卢沟桥,于十月十一日进抵北京城郊 。面对强敌,石亨提出了收兵入城,禁闭9门,依托城池进行固守的建议 。于谦认为,瓦剌势盛,如果示弱,会使敌人更加猖狂 。他主张,采用背城决战的方略,将22万大军列阵京城9门之外,并以重兵伏设于德胜门,形成了一个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分调援军,内外夹击的作战部署,准备与瓦剌军于北京城下一决死战 。
十月十一日,瓦剌军逼近北京 。也先将军队布置在西直门以西 。于谦派兵迎击瓦剌军于彰义门,打败也先部队先锋,夺回被俘者一千多人 。同时于谦又派人率兵夜袭,以疲惫敌军 。
十月十二日,也先将主力列阵西直门外后,挟持英宗皇帝到德胜门外的土城,要求朝廷派于谦、石亨等高级将领亲自出迎,并索求金帛数以万万计,企图以此将明军主将擒获,迫使明朝献城 。于谦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一方面派出官员朝见英宗,一方面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统一官兵思想,严阵以待,粉碎了也先的诱骗阴谋 。在兵力部署上,于谦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在战役主要方向上,隐蔽主力,待机歼敌;在次要方向上,避敌主力,采取小股袭扰,处处出击的策略,迷惑敌军,给瓦剌军造成错觉 。当夜,两路明军主动出击,斩杀瓦剌军数百,乘胜而归,使军威大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