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成语典故
一鼓作气的成语典故1
【注音】yī gǔ zuò qì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 。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 。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 。
【出处】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左传·庄公十年》
【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往直前
【近义词】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词】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成语例句】
◎ 各级领导和人口普查机构的全体成员,要一鼓作气,继续努力,把普查登记中的遗留问题一件一件地妥善处理好 。
◎ 一开始,要武落了后,她捏了一把汗,结果,要武一鼓作气冲到前面,干跪利索,呼呼呼地最先爬上高坎 。
◎ 在这怵目惊心的.地方,他拨开密布的仙人掌,一鼓作气,跃上山崖 。
一鼓作气的成语典故2
典源出处
《左传 ·庄公十年》:“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 (gui) 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其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释义用法
春秋鲁庄公时,齐国攻打鲁国,鲁人曹刿协助庄公指挥迎敌,等齐军打过三遍鼓后,曹刿才请鲁庄公下令出战,将齐军打得大败 。战后曹刿说明,打第一遍鼓时,军队士气最旺盛,第二遍鼓时,就慢慢衰退了,第三遍则消失殆尽 。这时出战,我军勇气正盛,敌军士气却已衰退,所以能战胜对方 。后用此典指趁锐气正盛时,一举将事作完; 也以“再衰”、“三而竭”等指锐气衰退 。
用典形式
【始鼓】 唐 ·韩愈:“未来声已赫,始鼓敌前败 。”
【一鼓气】 唐·杜甫:“万方助思顺,一鼓气无前 。”
【三而竭】 宋·范成大:“气衰况复三而竭,心赏尤于四者难 。”
【鼓难作】 宋·范成大:“闲心灰不然,壮气鼓难作 。”
【鼓增气】 唐·杜甫:“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 。”
【吾衰鼓已再】 清 ·王士禛:“君当贾余勇,吾衰鼓已再 。”
【作气再三衰】 宋 ·范成大:“老阳作气再三衰,鼓竭之余不支雨 。”
一鼓作气的故事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会有它蕴含的故事,相信广大读者对一鼓作气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两个成语并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来吧,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来了解 。
(一)一鼓作气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 。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 。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 。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 。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 。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 。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 。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 。曹刿阻止道:“等一等 。”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 。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 。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 。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
- 热指数多少算热 热指数指的是什么
- 名扬中外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名扬中外的意思是什么
- 万紫千红的诗句有哪些 万紫千红的诗句
- 影响睡眠质量的习惯 为什么睡眠质量不高
- 农资宝的售后服务怎么样呢?
- 87年属什么的生肖 87年属什么
- 更年期的女人有什么症状表现 更年期的表现
- 防晒霜哪个牌子的防晒效果好 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晒霜
- 黑布林要不要剥皮 吃黑布林的皮有什么好处
- 拉布拉多怎样养成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