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他的传世名篇《前出师表》中写道:“今天下三分 , 益州疲弊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而在《诸葛亮集》中 , 也曾记载他这样评价蜀汉的国力:“今民贫国虚 , 决敌之资 , 唯仰锦耳 。”这些无不表明 , 作为蜀汉政权的当家人 , 诸葛亮对自己家底的情况还是十分清楚的 。但让人颇为费解的是 , 明知国力不济 , 诸葛亮却一生致力于讨伐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曹魏 , 以致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 。千百年来 , 无数的后世之人无不以此批判孔明昧于大势 , 几番北伐徒劳无功、空耗国力 , 更有甚者还把他说成是蜀汉亡国的罪魁祸首 。那么 , 作为一代智者 , 孔明为何会置国力虚弱于不顾而执意北伐?这到底是不是不智呢?
回答这个问题 , 我们先从汉末到三足鼎立这段历史进程的大框架下来分析 。首先 , 三国并存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特殊的一个现象 , 并非主流 。
之所以能够形成这种局面 , 和当时北方群雄割据、战乱不已 , 以致人口损失严重、经济凋敝有很大关系 。当时有曹魏大臣上奏说 , 我国的人口加起来 , 才相当于汉朝一个郡的人口 。这虽是夸张 , 但说明经过自汉末黄巾之乱开始到曹魏建国将近四十年军阀混战的折腾 , 中国北方经济、社会被破坏得十分厉害 。相对而言 , 同时期的益州、荆州、扬州、交州等南方地区 , 因为地理因素的作用 , 战争相对较少 , 军阀派系也不多 , 加之又很早被刘璋、刘表、孙策等强势集团所统一 , 动乱程度较少 。但是 , 一旦北方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 , 经济逐步恢复、国力强大起来 , 南方绝无继续长期割据的可能 。三国之前的汉光武帝灭公孙述 , 三国之后的西晋、隋朝南北合一 , 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只有到唐以后的两宋与辽、金南北对峙 , 才逐渐改变 , 但这种情况也是十分特殊的 。简单说 , 对于孙刘来说 , 能够自立门户 , 只是暂时的 。
网络配图
诸葛亮是有远见、有谋略的政治家 , 他知道 , 蜀汉只占有益州一隅 , 天府之国就算再富有 , 但就这么个小地方 , 无论如何发展也不可能抵得上整个北方 。如果坐等曹魏休养生息、强大起来 , 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还能姓刘吗?举个大家都熟悉且易懂的例子 , 假设你和别人玩魔兽对战 。这边你只有一个基地 , 但一开局就有好几个农民采矿 。你的对手呢?他上来就有四五个基地 , 但每个基地只有一两个农民在采矿 。你怎么打?跟对手慢慢玩拼消耗?那你就惨了 , 不被玩死才怪!趁着起步时采矿效率高 , 赶快暴兵出去打 , 争取先拿下对手的几个分基地 , 才是正途 。不然等对手开始暴兵了 , 你就完了 。这是当时历史大框架下蜀汉“王业不偏安”的大背景 。一句话 , 北方的式微决定了南方割据的可能 , 而北方一旦恢复完成 , 南方绝无割据的可能 。
因此 , 从这个角度看 , 孔明北伐的一个重要考量 , 就是争取引起北方新的动乱 , 阻挠或者拖延曹魏经济恢复的过程 。他自己就曾在隆中对时说 , 待到“天下有变” , 再出去打 。但如果天下没“变”呢?那只能想办法创造些“变”出来 , 而绝不能坐等曹魏强大 。故而 , 孔明北伐 , 对这个大战略的重视程度 , 要高于战役中的得失 。所以 , 比起攻城略地 , 孔明更看重消耗曹魏国力 , 引起潜在的社会动乱 。一旦出现机会的话 , 就进入关中、逐鹿中原 。如果没有机会 , 就以保存兵力 , 巩固对蜀汉的控制为第一目标 。如此 , 诸葛亮北伐才会呈现出以稳为主、不搞冒进(拒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的特点 , 能够赚魏国一支军、一员大将 , 就很好了 , 不一定非要拿下关中或陇西 , 甚至灭掉曹魏 。因为蜀汉本身就不可能灭掉曹魏 , 一味地以攻城略地为目标 , 只会把自己有限的兵力过早消耗掉 。这点 , 诸葛亮把握得很好 。
- 神算子诸葛亮无法续命原来是因做错事遭天谴
- 水煮洋葱煮多久 洋葱煮水煮多长时间 为什么女人不能吃洋葱
- 彩食鲜缺人的原因为什么 彩食鲜为什么这么缺人
- 为什么一吃多西环素就不长痘,不吃又涨了 为什么一吃多西环素就不长痘
- 台灯为什么充不起电 台灯为什么充不进电了
- 玉米汁榨出来不黄的因素 为什么玉米汁榨出来不黄
- 杭州东冠小区房价不高的原因 杭州东冠小区房价为什么不高
- 印象笔记的文件一直显示在应用中打开删不掉怎么办
- 空调扇为什么不凉 空调扇为什么不凉快
- 武则天的老公是哪位皇帝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什么无法架空自己的丈夫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