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来牢牢把持朝政,令刘禅无法亲政?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后主刘禅亲政后,诸葛亮却不肯还政于他,事后才知真高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223年3月,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病情加重,将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唤到自己的病榻前,交代后事 。
刘备对丞相诸葛亮说道:孔明啊,你的才能要比曹魏的君主曹丕高出十倍有余,朕病逝后,由你来治国理政,必定能够安邦定国,如果朕的儿子刘禅是一个可塑之才,就请您一定全力辅佐他,辅佐其成为一个贤君,如果刘禅是一个不求上进之人,那就希望你能够取而代之,建立自己的基业 。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诸葛亮一听,当即跪倒在地,涕泣地说道:陛下,微臣必当竭尽股肱的力量,辅佐少主刘禅实现陛下的宏图伟愿,请陛下放心 。
向诸葛亮嘱咐完毕之后,刘备又将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刘禅唤到了病榻前,让刘禅以后视诸葛亮为父,大小政务之事一定要与诸葛亮进行商议,刘禅听后,应声答应 。不久,刘备就在白帝城病逝 。

诸葛亮为什么要来牢牢把持朝政,令刘禅无法亲政?

文章插图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称帝,史称蜀汉怀帝,当时刘禅已经16岁,放在古代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年龄,但是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却牢牢把持朝政,不还政于刘禅,并且在上朝时,竟带着百余名甲士来到朝堂之上,令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为止胆寒 。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竟令一向以贤者著称的诸葛亮竟以权臣的手段来牢牢把持朝政,令刘禅无法亲政呢?并且在上朝之时,还要私带百余名甲士来到朝堂之上呢?接下来,文者就结合历史资料和背景来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分析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来探讨一下诸葛亮是否和曹操这样的权臣一样,拥有不臣之心呢?
如果结合历史背景,以及诸葛亮的具体表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诸葛亮也是一个拥有野心和不臣之心之人 。
诸葛亮为什么要来牢牢把持朝政,令刘禅无法亲政?

文章插图
我们都知道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在临终之前托孤于两位大臣,一位诸葛亮,另一位就是李严 。
但是等到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之后,李严的托孤大臣的身份就被诸葛亮慢慢的“边缘化”,最终将李严贬官为民 。
蜀汉皇帝托孤两位大臣,无非就是让诸葛亮和李严二人相互制约,避免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严实力太过一般,仅仅和诸葛亮只是斗了一个来回,就正式出局,使得诸葛亮唱起了“独角戏” 。成为蜀汉朝堂之上的绝对话语者 。
诸葛亮为什么要来牢牢把持朝政,令刘禅无法亲政?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诸葛亮违背刘备的意志,用人唯亲,刘备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却一意孤行,将马谡委以重任,最终致使北伐之举功败垂成,刘备作为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但是诸葛亮却违背圣命,这不是明白的抗旨不遵,阳奉阴违吗 。
因此从这两点来说,诸葛亮是拥有不臣之心的,他始终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说完这个问题,就会人问到,诸葛亮既然拥有不臣之心,为何他不再刘备病逝后,将后主刘禅的帝位取而代之呢?
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诸葛亮的账面实力不允许他这样做,如果他强行去做,必定身败名裂,身死人手 。
虽然说刘备的嫡系人马已近凋零,但是还有赵云这样的老臣为蜀汉江山“值班留守”,再加上刘备与益州本土势力联姻,结成亲家,这就使得诸葛亮十分忌惮,不敢冒风险去做谋逆之事 。
诸葛亮为什么要来牢牢把持朝政,令刘禅无法亲政?

文章插图
诸葛亮见自己无法取代幼主刘禅,便退而求其次的成为蜀汉的权臣,将蜀汉的军政大权牢牢握在自己的手心,虽无皇帝之名,却拥有皇帝之实 。
说完这个问题后,我们再来聊一聊诸葛亮为何不还政于已经亲政的后主刘禅呢 。
诸葛亮之所以不还政于后主刘禅,主要有以下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