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的来历20字 东坡肉的来历( 二 )


东坡肉的由来
相传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 。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 。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 。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 。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 。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 。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 。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
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 。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 。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
扩展资料
一般选用半肥半瘦的猪肉,切成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做食材 。
【东坡肉的来历20字东坡肉的来历】成菜后,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
选购时,粘连在一起的猪肉不要买 。包装袋中冰晶多的不要买 。置于冰柜外层的不要买 。
东坡肉怎么来的?
东坡肉始创于徐州,扬名于杭州,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所在 。出品类似红烧肉,却没有那么腻,是因为多了蒸制这一工序,让东坡肉滑嫩软糯、香浓不腻 。
一、选料
东坡肉在选料上非常讲究,选到一块好肉,此菜就成功了一半 。
在历史记载中,做东坡肉的最佳原料是金华“两头乌”,这种猪的头尾为黑色,中间肚皮为白色,成年后体重在130斤左右,肉质肥瘦相间 。
但因为“两头乌”比较稀有,价格太高,如今大部分酒店的东坡肉是选用普通猪肋条肉的“五层肉”制成的 。
“五层肉”中的“五层”分别指猪皮、肥膘、精肉、薄层肥肉、薄层精肉,猪肋条肉中间靠头位置的肉层次分明,最符合这一标准 。
选择猪肉有三个要求:
第一是猪皮薄,表面毛孔细腻;

东坡肉的来历20字  东坡肉的来历

文章插图
第二是猪皮下的第一层肥膘肉厚度在1.5-2厘米,不能再厚了,否则做出的东坡肉油腻腻的让人没有食欲;
第三,五层肉的总厚度不超过6厘米,大小适中,可以避免东坡肉制熟后各层出现分离 。
图片
二、改刀
东坡肉改刀时要把握两个标准:
第一是肉块的大小,控制在4-4.5厘米见方最佳;
第二是每块肉的重量约为100克-125克 。
如果按这一尺寸改刀后肉块重量超过125克,则将肉块打薄,去掉最下面的一层,以缩小其高度,但不能减少肉块的长和宽,保持4-4.5厘米见方是最重要的 。烧好后东坡肉的长和宽会缩小四分之一,如果生肉块过小,则当肉块被烧烂时,还没出现最浓郁的香味,卖相和口感都不好 。
三、制作
很多人埋怨自己做出的东坡肉卖相不好,颜色过黑或不够光亮,这是因为没有掌握东坡肉的上色诀窍 。煮东坡肉时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煮制中途要翻面,第二是小火焖烧3小时 。
1、首先在锅底铺一张竹箅子,再放入小葱100克和生姜50克,取肉块1500克,皮朝下放入锅中码整齐,浇入料酒250克、酱油150克、白糖100克和清水2斤,此时汤汁没过肉块,加盖大火烧沸后改小火,保持水面中心始终有气泡向上冒的状态,加盖烧1个半小时 。
2、当锅中汤汁还剩一半时,将肉块翻过来,皮朝上,仍保持小火加盖继续煮1.5小时,至此汤汁只能没过肉块的三分之一,非常浓稠,这时便可以出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