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重心长的意思是啥? 语重心长什么意思 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 二 )


门阀士族作为经济的上层,在乱世中保持家族的兴盛、保持家族长盛不衰是他们的重要使命 。
所以他们尤其讲求教子,才会多次在诫子书中提到,要坚守维持家族的“孝悌之道”,要“扬名显亲” 。就像王親在《家诫》中说:“夫人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以显父母 。”
家族的传承于士族而言甚至远超过“国”的概念,就算是寒门士族出身的陶渊明,虽然自身抱有隐逸的高洁志向,但仍在诫子诗中对因为自己而造成了后代“幼而饥寒”,表达出愧疚之情 。可见家族对于士人的意义有多大!
六朝诫子书主要告诫后辈哪些内容?(1)立身
关于个人修养、为人处事方面的内容是诫子书的主要内容,一般都是告诫子侄要志存高远、树立良好的德行,在行为上避免骄奢、谨言慎酒,处世上远离祸端、保身全己等 。
关于立身方面的告诫,最著名的要数诸葛亮的《诫子书》,这篇被收入到教材中的诫子佳作可谓字字珠玑,处处闪耀着德行和智慧的光芒 。信中诸葛亮劝诫儿子勤学立志、树立君子的德行,其中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今天仍然被广为传诵 。
王昶在《家诫》中,强调“孝”的重要性,说“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强调孝是立身之本,极重孝道的道德教化 。
在为人处世方面,王昶主张功成身退,他在《家诫》中说:“夫立功者有二难,功就而身不退,一难也;退而不静,务伐其功,二难也 。”
颜之推也赞成这种功成身退的处事哲学,他在《颜氏家训》中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
而竹林七贤之一、不拘礼法、行为放诞、慷慨赴死的嵇康,在“顾命之作”《家诫》中,却从遵守礼法的角度,凡俗地告诫儿子小心处事、慎备自守,他希望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而是在坚守内心志向的同时学会处世 。就像明代张溥所评价的,“嵇中散任诞魏朝,独《家诫》恭谨,教子以礼” 。
(2)勉学
正如上文所说,六朝时贵族对学养非常重视,勉学也是教育后辈的重要方面 。
王僧虔在《诫子书》中对儿子学术一无所成的情况进行了深刻批评,不留情面地指出儿子今天要学史、明天要学玄,但无论是读《三国志》,还是学习《老》《庄》都是三心二意、一无所成,还批评他连清谈的基本文献都没读,就一幅谈士派头想要谈玄,对此王僧虔表示十分忧心,语重心长地叮嘱儿子趁壮年之时勤勉为学 。
曹操在《戒子植》中也表现了对曹植深深的厚望,说自己23岁时任顿丘的长官,那时的所为至今想来没有后悔,“今汝年亦二十三矣”,一定要勤勉呀!他希望儿子不虚度光阴,将来也不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 。
许多诫子书都在强调勤勉为学上,比如王昶的《家诫》、颜延之的《庭诘》、徐勉《为书诫子崧》等,都训诫子侄砥砺为学 。
在学的内容上,最为基础的要求还是儒学 。此时虽然玄、佛兴起,儒学受到极大打击,但儒学仍在家学中具有核心地位 。
《颜氏家训》这部中国第一部体系性家训著作,就强调以儒学为核心进行家庭教育 。
王褒在《幼训》中也说:“吾始乎幼学,及于知命,既崇周、孔之教,兼循老、释之谈 。”可见周孔儒学仍是基础,老庄玄佛是兼及 。
但儒学也进行着调整,梁元帝萧绎就曾教导后辈说“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也就是以儒为“体”以道为“用”的观念 。
(3)遗令
也就是在走向生命尽头的交待,这种临终之语占了现存六朝诫子书的40%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把一生经验智慧传授给子孙是人之常情 。
有人在临终之际表达对道德的坚守,如马孚《临终遗令》中自述是“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 。”
有人传给儿子最重要的心得,如崔冏在《临终戒二子》中勉励二子恭敬节俭、戒骄奢,以此在乱世中免祸 。
有人交待后人薄葬,这与汉代的厚葬风相比更体现生死豁达,如赫昭在《遗令戒子凯》中说“厚葬无益于死者也 。……且人生有处所,死复何在耶?……哀事毕,各遣还家 。”
有人融会佛玄儒三教,看透生命,像王祥在《训子孙遗令》中说“生之有死,自然之理”,表现出对生命的思索和超脱 。
(4)女诫
诫子写作对象一般是自己家的儿子、兄子、子侄、外甥,但也极有少部分是面向女性、关于女德培养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