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万人空巷? 万人空巷是什么意思 万人空巷猜一动物

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有读者读到后,善意提醒我:文中“万人空巷”这个成语的用法,有点问题 。我在文章中的表述是: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渴望》,它的两首主题曲《渴望》和《好人一生平安》,成为当时传唱度极高的流行歌曲 。”

什么叫万人空巷? 万人空巷是什么意思 万人空巷猜一动物

文章插图
很多人可能都跟我一样,觉得这个成语用在此处,应该是没毛病的?那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位细心的读者给出了回答:
万人空巷是人们从巷子里岀来看热闹,电视剧是在家里看呀 。
笔者上网上了解后发现,这其实还是一道高考题:
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判断题: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是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很多考生都觉得这句话没毛病,打了勾,结果丢掉了宝贵的3分 。我们来从头聊一聊这个成语 。
“万人空巷”这个成语,出自宋朝苏轼的《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诗句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当时37岁的苏轼被派往杭州担任州试的监试 。院试余暇,苏轼得以傍晚之时,到杭州凤凰山上的望海楼闲坐,写下了五首诗 。
考试完毕,苏轼还要批阅考卷,到这年的八月十七日才最终放出了中考榜单 。苏轼无事一身轻,又正值钱塘江潮起之时,于是苏轼同另一位刘姓主考官,又一次登上望海楼观钱塘江潮,也作了五首诗 。其中第四首是写观潮:
天台桂子为谁香,
倦听空阶夜点凉 。
赖有明朝看潮在,
万人空巷斗新妆 。
这首诗一时没有找到权威的白话翻译,从我个人理解是,要看钱塘江潮,一般都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钱江涌潮最大,最壮观的时候,潮头可达数米,是观潮的最佳时节 。苏轼还曾咏叹过:“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
这次苏轼赶在八月十七日晚上,就到了望海楼,是为了观看明天早上最大的一次涨潮,而望海楼是观潮的绝佳位置 。苏轼也跟我们现在的旅游达人一样,提前一晚就占领了望海楼观潮视野的有利位置 。
因此,才有了诗中对望海楼四周夜晚寂静无人的描述 。幸好明天早上钱塘江潮起,彼时周围家家户户,将精心梳妆打扮,扶老携幼,走出家门,倾巢去看海潮,以至于“巷”都空了 。
在古代含义中,是把“住宅”作为“巷”的第二个义项 。如果用“万人空宅”来理解“万人空巷”这个成语,就会更能恰当地理解其意了 。
也就是说,“万人空巷”的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家里出来,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来到指定地方庆祝欢迎节日或某个有意义的事情 。
什么叫万人空巷? 万人空巷是什么意思 万人空巷猜一动物

文章插图
而这与90年代初看《渴望》的情况恰恰相反,当年大家为了看《渴望》,都准时准点守候在家中的电视机旁,以至于那个时间段,大街小巷都没有了行人 。
什么叫万人空巷? 万人空巷是什么意思 万人空巷猜一动物

文章插图
据说,公安部当时统计,由于《渴望》的播出,人们都呆在了家里看这部电视剧,因此犯罪率都下降了 。为此,公安部还专门举行了一次庆功会,把《渴望》剧组请去进行表彰 。
什么叫万人空巷? 万人空巷是什么意思 万人空巷猜一动物

文章插图
从《渴望》播出的情况看,“万人空巷”用在此处,跟那道高考判断题一样,都要打“叉”的 。但是,有些成语、词语,可能因为我们现代人不如古代人遣词造句严谨,或者说我们大众普及教育后,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大量的“望文生义”的成语误用 。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语言学家在一段时间之后,会将这些误用变成约定俗成的“正用”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就比如,“呆若木鸡”,原来是用来表现一种镇定自若,胜算在握的神情,现在已经变成了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
“七月流火”本是形容夏末天气转凉之时,而现代人望文生义成“天上好像下火”一般酷热的盛夏时节 。
再比如,“空穴来风”原本指的是事情不是没有根据的,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现在我们基本上都用“并非空穴来风”,反义表达这层意思 。
什么叫万人空巷? 万人空巷是什么意思 万人空巷猜一动物

文章插图
所以,高考题目里,尽管明确指出了“万人空巷”的错误用法,但人们依然在误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今,《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权威报刊媒体,都用“万人空巷”形容电视剧的收视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