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口为何不增反降?4000多万人哪里去了?( 二 )


董卓派遣军队到百姓正在赶集的阳城,大肆抢掠,男子被统统砍头,驾着死者的车子和牛,将抢来妇女、财物装在车上,把砍下的头颅挂在车辕上,“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喊着万岁的口号,驱车回洛阳,说是讨贼获得的战利品 。董卓下令把这些头颅烧掉,抢来的妇女被分配给士兵为婢妾 。
曹操部进攻徐州被陶谦的军队阻挡,前进不得,便南向攻掠州县,坑杀百姓数万,竟至“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
曹操还在泗水坑杀男女数万口,尸体把河道都堵塞了 。
曹操在攻打并州、青州时,凡遇顽强抵抗,都一律屠城 。
曹军为救刘备而攻击吕布,首先攻下了彭城,将彭城的守兵和平民全部杀戮一空 。
……
现在我们回头再读读那些成语,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孜孜不倦、一马当先、大器晚成、饱学之士、兵贵神速、偃武修文,在这些激励我们的成语典故背后,是残酷的战争,是杀戮的血腥,是扭曲的人性 。
侥幸活下来的人又怎么样呢?
【三国人口为何不增反降?4000多万人哪里去了?】我们先来比较一下,“显宗即位,天下安宁,民无横徭,岁比登稔 。永平五年作常满仓,立粟市于城东,粟斛直钱二十 。”永平五年,即汉明帝时期,公元62年 。那么到董卓部将李隺、郭汜屠长安后,“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粟,在古代泛称谷类,如果按照 “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汉书·律历志上》)为依据,1斛大约为125斤,公元62年大约1个铜钱可购6.25斤谷;而现在,一斤则要4000个铜钱 。
饥饿的人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后,开始吃死尸,大人吃小孩,男人吃女人,年壮的吃老弱病残,最后几乎没人了 。
两年间数十万户人竟所剩无几,一片荒凉 。
皇帝刘协逃出长安后,只有在荆棘编的茅草房栖身,连宫女饿死途中,更不说平民百姓了 。更有甚者,连烧水做饭的柴草都没有,随驾许多官员去打柴,饿昏了,倒在路边,再也没有爬起来 。
顺便啰嗦一句,这个汉献帝刘协与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可是同年生,同年死,11岁的皇帝没有吃的,这一年的诸葛亮应该还不至于饿肚子 。
而《晋书》则记载了这是大屠杀后两三年的惨景:“自此长安城中尽空,并皆四散,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 。”
繁华富庶的关中之地,竟然可以作为陶渊明梦中的隐居之地 。
战争过后,不仅没有吃的,更可怕得得得还有瘟疫 。
更多的人是饿死、病死了;饿急了,就人吃人 。饥荒和战争,使发生瘟疫机会增加,而且常常大面积地传播 。三国时期,每隔二十年左右,总有一次大瘟疫席卷全国 。
其实,瘟疫从西汉中期就开始了 。
据说是产生在北方草原地区的“草原鼠疫病”,被不断地带到了中原地区 。
当时的中医还不能认识这种疾病,对它基本上是束手无策,属于绝症,只有眼睁睁看着一个村、甚至一个城市的人死去 。就是在生生死死的痛苦的轮回中,中医得到了发展,到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写出了流芳百世的《伤寒杂病论》 。尽管对瘟疫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但是瘟疫的破坏力依然存在 。

曹操赤壁之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士兵中很多人得了疫病 。
公元217年(建安22年),北方瘟疫大流行,死人无数;那些生活条件还算好的中上层人物,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的也不少 。结果是“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 。
《三国志.魏书.张绣传》说,当时中国繁华的心脏地区,十成居民,剩下不到一成了 。“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绣特多 。”百姓几乎死伤殆尽,军队无从征粮,只得去其他军阀地盘上去抢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张绣的叔叔张济因军中缺粮,士兵饥饿,被迫自关中引兵入荆州界,与刘表交战,攻穰城,中流矢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