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难所标志和疏散标志 应急避难所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和疏散标志)的问题 。以下是边肖对这一问题的总结 。让我们来看看 。
1 。紧急避难所有哪两种类型
其次 , 紧急避难所有哪两种类型
应急避难所分为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和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 。
1.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用地类型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广场、公共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开敞空间 。依据本市灾害防御措施 , 在台风预警发布后 , 用于接纳受灾人员紧急疏散时或较长时间避难及生活 , 确保避难人员安全;

应急避难所标志和疏散标志  应急避难所

文章插图
2.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用地类型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室内场所、体育馆、影剧院、社会旅馆、救助站、度假村、人防汽车库等公共建筑 。
扩展资料:
应急避难场所在选址上 , 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安全问题 , 注意所选场地的地质情况 , 避开断裂带 , 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选择地势较高且平坦空旷 , 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地形;选择在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距离之外;
选择在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影响范围之外的地段 。应急避难场所附近还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通畅快捷的疏散通道 。
应急避难所标志和疏散标志  应急避难所

文章插图
三 。什么是紧急避难所
躲避灾害的紧急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 , 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 , 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 。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 , 形成了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 ***。
四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
根据中国应急地震搜救中心发布的具体标准与要求如下:三级应急避难场所为街道、社区或大单位级 。一般规模不少于2千平方米可用面积 , 可容纳1千人以上 , 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10天以内 , 服务半径500米左右 。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 , 在短期内供受灾人员临时避难 , 灾难预警后 , 5-15分钟内应可到达 。配置要求:三级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满足应急状况下生活所需帐篷、活动简易房等临时用房 , 临时或固定的用于紧急处置的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 , 供水管网、供水车、蓄水池、水井、机井等两种以上的供水设施 , 保障照明、医疗、通讯用电的多路电网供电系统或太阳能供电系统 , 满足生活需要和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污管线、简易污水处理设施 , 满足生活需要的暗坑式厕所或移动式厕所 , 满足生活需要的可移动的垃圾、废弃物分类储运设施 , 棚宿区周边和场所内按照防火、卫生防疫要求设置通道 , 并在场所周边设置避难场所标志、人员疏导标志和应急避难功能区标志 。二级应急避难场所为区级(含新区) 。一般规模不少于1.5万平方米可用面积 , 最少可容纳1万人以上 , 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10天以上至30天以内 , 服务半径1000米左右 。主要为重大灾难来临时的区域性应急避难场所 , 灾难预警后 , 在半小时内应可到达 。配置要求:二级应急避难场所在三级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基础上 , 在棚宿区配置灭火工具或器材设施 , 根据避难场所容纳的人数和生活时间 , 在场所内或周边设置储备应急生活物资的设施 , 设置广播、图像监控、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应急管理设施 。一级应急避难场所为市级 , 规模一般在15万平方米可用面积以上 , 可容纳10万人以上 , 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不少于30天 , 服务半径5000米以内 。为特别重大灾难来临时 , 灾前防灾、灾中应急避难、灾后重建家园和恢复城市生活秩序等减轻灾害的战略性应急避难场所 , 灾难预警后 , 通过半小时到2小时的摩托化输送应可到达 。配置要求:一级应急避难场所在二级应急避难场所的基础上 , 在场所附近设置应急停车场 , 设置可供直升机起降的应急停机坪 , 设置洗浴场所 , 设置图板、触摸屏、电子屏幕等场所功能介绍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