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怡亲王后人载垣竟敢当面喷哭慈禧吓尿皇帝

啥叫铁帽子王,从这个铁字你就可以体会到一个特点,那就是硬气 。
清朝皇族封爵,最尊贵的就是王爵,王爵又分为亲王和郡王 。怎么才能搞到这么牛叉的爵位呢?一是靠能打仗,二是靠皇帝加恩封赏 。靠打仗的,拼的是本事和贡献,得来的爵位自然也是硬货,到乾隆皇帝的时候,整顿爵位制度,曾做了一个规定:凡是凭军功封王的,世袭罔替;凡是加恩封赏的,每世递降一等承袭 。也就是说,加恩封的亲王,爵位传给儿子打个八折,成了镇国公;镇国公传给儿子成了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传给儿子没有了,变成了闲散宗室 。
凡是世袭罔替的,亲王的儿子还能当亲王,传给孙子、重孙都不打折,这顶亲王的帽子戴的是稳稳当当,于是就被人称作“铁帽子” 。
军功封王世袭罔替的,有清一代只有八家,那都是跟着太祖太宗皇帝在战场上打下的功名 。分别是太祖皇帝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六子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十五子豫亲王多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第五子裕亲王硕塞,后改号庄亲王、代善长子岳托病死后追封克勤郡王、代善孙子勒克德浑封顺承郡王 。
除了这八家铁帽子王,后来又出了四家,但这后面的就不是以军功封的 。谁打破了只有军功封王才能世袭罔替的规矩呢?那就是世宗雍正皇帝,他把自己最喜爱的十三弟允祥加封怡亲王后,特地指定允祥的一个儿子可以承袭亲王,到了乾隆年间,正式以怡亲王世袭罔替 。这就出现开国八家铁帽子王之后的又一家十分特殊的铁帽子王 。
允祥死后,他的第七子弘晓继承了爵位,之后又平稳传了四代,到了载坊这一代,由于载坊承袭爵位后仅一年就去世了,没有子嗣,就把怡亲王传给了弟弟载垣,载垣得到了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的重用,咸丰死后,钦定八位顾命大臣,以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两位铁帽子王为首,可谓阵容豪华 。但是,载垣和端华爵位很高,政治上却以最受咸丰皇帝倚重的权臣肃顺为核心 。
咸丰皇帝的死留下了一个不稳定的政治局面,当时,在承德避暑山庄是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集团,他们凭借咸丰皇帝的遗诏掌控了几乎是全部的政治权力 。还有北京的恭亲王奕?集团,他们在与英法联军谈判中立下了功劳,掌控了在京的大部分官僚机构 。除了朝廷上对峙的两大政治集团外,后宫中抱着六岁皇帝的慈禧太后也开始策划从幕后走向台前,把政权收归自己手中 。
剧烈的冲突就这样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奕?选择了与慈禧太后联手,他先是赶赴热河与两宫太后密议发动政变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然后赶回北京布置 。在北京的大臣配合奕?向肃顺扔了一颗重磅炸弹,那就是由御史董元醇上奏,要求剥夺顾命八大臣的权力,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另选一名得力亲王辅政 。
董元醇的奏折说到了慈禧太后的心里,但她知道时机还不成熟 。载垣、端华和肃顺等人看到了董元醇的奏折后吃了一惊,但很快冷静下来,他们的办法是,先把董元醇的奏折给慈禧看,看了之后看慈禧有什么举动,然后随机应变 。结果慈禧看到了董元醇的奏折后,硬是把心底的欲望压抑下来,把董元醇的奏折留中不发,自己收藏了 。
按规定,两宫太后看完折子就要发下来交给顾命大臣拟定方案,迅速决策后形成谕旨,盖章下发执行 。但是载垣等人在发下来的奏折中怎么也找不到董元醇的奏折,他们于是派太监再去索要,太监回报说奏折留中了,载垣大怒,因为这就好比两个人比武,载垣等人向慈禧狠狠砸出一拳,结果慈禧一招太极推手把力道全部化解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