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臼”两字你都认识吗?( 二 )


最后回到“不盈一匊”,出自《诗经?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用阳城话说,就是“早早一个清上,采摘的绿(菉草)呀,满共(拢共)不够一匊(一把把) 。”
“臼”字,《说文》:“舂也 。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 。象形 。中,米也 。”意思为:“臼,是舂具,古代人掘地为臼,后来人们挖凿木石为臼 。象形 。臼中之物,是米 。”《世本》:“雍父作臼 。”《吕氏春秋》:“赤冀作臼 。”《易?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
以上是《说文》及相关古籍对“臼”字的注解,以至于后人将“臼”片面地、狭隘地理解为“舂具”,这也是古往今来各类字书在释义臼的过程中,总离不开“舂”字的阴影,说臼是指中间下凹的舂米器具,一般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又引申指像臼的东西,如药臼、茶臼、灶臼等 。

“”和“臼”两字你都认识吗?

文章插图
农村的药臼
“臼”字甲骨文未见,金文形体如下:
“”和“臼”两字你都认识吗?

文章插图
"臼"是象形字,字形像在U形石器的内有散落的粮食,也有人解释是为了增加摩擦力,段刻的槽纹 。篆文变形为
“”和“臼”两字你都认识吗?

文章插图

“”和“臼”两字你都认识吗?

文章插图
和“臼(下开口)”的篆文相似,这也是后人“臼(下开口)”和“臼”不分的一个原因吧 。再看“舂”的甲骨文:
“”和“臼”两字你都认识吗?

文章插图
很明显,可以看出用双手持杵在臼中捣插 。下面的“臼”就是一个U形,阳城人口中的“圪娄” 。
臼字的发音 。臼字在阳城方言中发音“臼”和“圪娄”同时存在 。有人说“圪娄”是“臼”的分音词,或许是上古汉语复辅音的遗存 。这种情况在阳城方言中大量存在着,如,摆(不来)、团(突挛)、杆(圪栏)、拌(搏糷)、钩(圪兜)、锯(割鑢)、孔(窟窿,圪窿)、圈音juan(圪圙)、抱(不罗)、搅(圪劳)等等 。前段时间,查找阳城方言打搅人的 “圪劳”怎么写,查不到 。现在才明白“搅”即“圪劳”,“圪劳”即“搅”,“搅拌”的“搅”阳城人也说“圪捞” 。
臼字的本义 。其实在通过舂字的甲骨文字形研究和臼的构成字(词)以及结合阳城方言就能真正找到“臼”的本义,U形(中间下凹)的东西均可称为臼,包括洞、穴、大坑、器物、人的身体部位等 。
“臼”是U型器物 。阳城方言的“圪娄” 都可以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臼”字相匹配 。如,石臼(碓圪娄)、茶臼(茶圪娄)、药臼(药圪娄)、炊臼(火圪娄)、臼中无釜(火圪娄里没锅)等等 。阳城方言中还存在着古文献中不存在的情况,如:碗圪娄(圪娄碗)、勺圪娄(勺子)、捣蒜圪娄(蒜臼)、帽圪娄(帽子),以及盛放东西的U型容器都可以叫圪娄 。小时候,每家每户做饭下米都用“合子go”,下米时,老人们常说,下一“圪娄”米 。这里的圪娄就是指“合子go” 。“舀”字就是手抓“臼”盛起的动作 。
阳城方言中名词动用现象相较于古汉语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口语中“泥”“膏”“殳”这几个字就可以看出 。“泥”,一般人会认为只有泥土、泥水等,但阳城人泥墙、泥抹可以随口说来;“膏”,大家会想到牙膏、雪花膏、石膏等油性、粘性状态,但阳城人会自然的说出膏油、膏笔、膏墨等(阳城县驾岭有个膏车村,相传为周穆王西游,停车膏油的地方,所以叫膏车,今人写作告车,差矣!;“殳”古字书解释,名词指兵器,但在阳城,大家都会说殳锅拌碗、殳天拌地 。“臼”字也是同样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