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中带稷的名人,历史上什么有不收礼的名人( 五 )


----裴子野
469-530,今运城闻喜,裴骃之孙,史学家,著有《宋略》20卷 。
----董 狐
今运城闻喜,晋国史官,秉笔直书,孔子称其为“良史” 。
中医所讲五谷中黍与稷有什么区别?

名字中带稷的名人,历史上什么有不收礼的名人

文章插图
一、 《中学语文读本》对黍稷的释义
今年孩子上高二,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第一册中的首篇入编作品――《诗经·黍稷》,其中释“黍”为“小米”,“稷”为“谷子” 。那么古代的黍、稷究竟今为何物呢?笔者先从《辞海》、《辞源》对黍、稷的释义说起:
1999年新版《辞海》对黍、稷的释义:“黍,亦称‘黍稷’ 。粳者古称‘稷’、‘穄’,今称‘稷子’、‘糜子’ 。糯者古称‘黍’,今称‘黍子’、‘粘糜子’、‘黄粟’;稷,⑴黍的一个变种,子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为稷 。⑵粟的别称 。一说是高粱 。”笔者认为上述释义中没有讲清黍和稷是一种作物还是两种,同时仍然保留稷为高粱的说法似无必要 。《辞海》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辞典,其新版对黍、稷的释义,基本维持了1979年版本的旧说 。
再看大型语文辞典——1995年新版《辞源》:“⑴黍,去皮后北方称黄米子 。……
黍粘,稷不粘 。⑵糯米;稷,谷物名 。别称粢、穄、糜 。古今著录,所述形态不同 。汉以后误以粟为稷,唐以后又以黍为稷 。”新版《辞源》对“稷”的释义尽管与新版《辞海》同样需要商榷,但与1949年以前齐思和时代的旧版本相比,删除了“稷即高粱”的内容,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
新版《辞海》对“黍”按其穗形的生长特征分为稷型、黍型、黍稷型三类,沿用了旧版本的分类法(此与《农业大词典》一书对黍的分类法并同),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作物卷》中使用的则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另一种分类法:散穗、侧穗、密穗,其对黍的分类法采用魏仰浩、王星玉等国内黍稷研究专家的论点,应当说较《辞海》使用的划分法为科学 。同时,两本《全书》中对于“稷”的解释,与《辞海》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同样没有使用“稷即高粱”的说法,而《辞海》和《农业大词典》均保留了这个释义 。
与前述类同,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各类字书、辞书同样存在上述问题:《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及金文明《中华古汉语字典》、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汉语大词典》、郑天挺等《中国历史大词典》、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古今汉语词典》等都沿用了“稷即高粱”的说法 。更令人奇怪的是,像陈秋祥、许威汉主编的《汉字古今义合解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版),这本旨在以古代文献为依据、溯源探流、展示汉语古今词义的煌煌250万字的字书,竟然不收“稷”这样重要的古字,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 。
二、 学界有关黍稷的主要论证
实际上,关于黍、稷今天究竟指那一种农作物?历史、考古、文字、农史、农学界虽有争论,但可以说多数专家的论点是基本一致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齐思和[1]、王玉哲[2]、白寿彝[3]、钱玄[4]、杨宽[5]、唐启宇[6]、梁家勉[7]、阎万英[8]、王凤阳[9]、张双棣[10]、张波[11]、邹树文[12]、胡锡文[13]、魏仰浩[14]、王星玉[15]、柴岩[16]、古世禄[17]、游修龄[18]、扬之水[19]、李根蟠[20]、
陈有清[21]等学者都有专门的研究成果,为减少篇幅,下面归纳而论:
(一)黍的名字,古名至今仍在使用 。黍一般按粘与不粘分为两种,其粘的称为黍子或粘糜子,不粘的称为糜子,籽粒去皮后叫黄米[1-12,18-19] 。规范说来,黍子和糜子是同一种作物——黍的两个不同名称 。根据《中国黍稷(糜)品种资源目录》对全国种植糜子的17个省(区)糜子遗传资源品种名称分类统计,目前,我国以糜作名称的省(区)主要是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的糜子生产区,居第一位 。以黍作名称的省(区)主要在华北某些地区和山东、河南,居第二位 。而这些地区现已不是糜子生产区,糜子已很少种植,其名称已无多使用价值[16] 。可见,黍为局部地区使用的名称,虽然也包括粳糥两类,但在全国使用范围不大,预计将来糜子有可能成为糜、黍的统称(按《农业大词典》:“黍,又称糜子 。去壳后的子粒称为大黄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