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宏福化学有限公司投递简历后,一般几天会有回应?( 六 )


人能耐受多高的温度
英国有两位物理学曾做过以下试验:他们钻进了烤面包的炉子,而这时炉内干燥空气的温度竟达160℃,两人却安全地在炉内呆了几个小时 。这可不是神话,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这两位科学家在炉内站在垫板上,不直接接触炉底,也不碰炉壁,实际上他们处在干燥的空气之中,在干燥的空气里,人能用出汗的办法调节体温,汗水蒸发时,从紧贴人体的那层空气吸热,人体周围这层空气的温度就降低了 。因此,人就能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中生活 。同样是盛夏酷暑,我们往往会有这种感觉,空气干燥,即使气温高,也觉"热得爽快";而空气潮湿的话,由于蒸发比较困难,就感到又闷又热,十分难受了 。
室内温、湿度多少为佳
人体对外界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但是,人体自身的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此,环境专家把从体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定为11℃,对"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定为32℃ 。而空气相对湿度上限不宜超过80%,下限值不宜低于30% 。环境专家通过大量群体实验后提出最适宜于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18~25℃,湿度30% ~80%;夏天温度23~28℃,湿度30~60%(风速在0.1米/秒~0.7米/秒) 。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 。在装有空调的居室内,室温为19~24℃,湿度为40~50%时最为舒适 。脑力劳动者,最合适的室温为18℃,湿度为40%~60% 。此时,人的精神状态极佳,工作效率高,考虑问题敏捷,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
车中的光学知识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
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 。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 。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 。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
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 。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 。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
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 。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
计时手段的变迁
古代人用漏壶、日晷等器具来计时 。漏壶是用铜制成,分为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分,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 。受水壶里立箭,箭上划分100个刻度,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度数,用以表示时间 。日晷是利用太阳影子的移动规律来测定时间的装置 。古代日晷的晷面是石制的,有刻度,倾斜地固定在石柱上 。晷针的铁的,安在晷面中心,与晷面垂直,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移动,人们根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显然这种计时方法比较粗略 。